在2019第十一届全球冷链峰会上的讲话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
  来源:中国储运网  2019-06-27

  2019第十一届全球冷链峰会暨一带一路贸易与冷链合作论坛峰会已经是连续第十一次举办,有来自超过20多个国家的1200余名相关政府协会、科研院校和冷链企业代表参会,在国际冷链“朋友圈”形成了较大影响力。

  我谨代表主办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美国驻华使馆农业贸易处、全球冷链联盟、以及青岛市人民政府对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冷链产业水平取得了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在:

  一、冷链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中国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冷链物流作为保障食品和民生安全的重要手段,已深度融入各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当中,成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过去一年,由国家卫计委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组织制定的《食品冷链卫生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进入关键征求意见阶段,此外《活体海产品冷链物流作业规范》、《冷藏集装箱堆场技术管理要求》等国家和行业标准也已发布实施,标准体系的日益健全使得冷链行业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冷链产业基础逐步夯实。2018年中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到1.89亿吨,比2017年增长4127万吨,同比增长21.4%。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达到2886亿元,比2017年增长336亿元,同比增长13.2%。2018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5238万吨(折合1.3亿立方米,与美国基本持平),新增库容488万吨,同比增长10.3%。全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为18万台,较上年增长4万台,年增长率约为28.6%,连续5年增速维持在20%以上。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在趋于完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明显减小。

  三、冷链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水大鱼大,中国冷链市场需求强劲,催生出像顺丰冷运、荣庆物流、京东物流、苏宁物流、新夏晖等一批具备全国性服务能力的冷链物流企业,他们依托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统一的冷链服务标准,通过布局全国性冷库节点,拓展中小城市运输网络,延伸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等,赢得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和青睐。另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总营收超过398亿元,占冷链市场总规模的13.79%,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中国冷链产业在提质增速、走向成熟的同时,与全球冷链产业的互动融合也在不断加快,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企业层面融合。过去几年像美国美冷,日本丸红、扇扩、中央冷藏、鸿池,韩国希杰,新加坡普洛斯、叶水福,冰岛怡之航等纷纷到中国开展冷链布局。过去一两年,中国企业万科物流并购普洛斯和太古冷藏,顺丰联合夏晖物流成立合资公司,九曳供应链开拓海外冷仓...中外冷链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更加频繁和深入,演绎出更多的精彩。

  二、技术层面融合。我们看到,像冰熊、新飞、中集等引进国外改装技术的冷藏车早已量产,像德和资与荷兰VA公司和瓦赫宁根大学合作的气调库项目已在国内投入使用,像国家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研究中心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在农产品冷链方面的多项技术合作已经开展。总之,中国冷链企业变的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眼光也越来越超前。

  三、标准层面融合。2018年7月,中国以积极成员身份加入ISO/PC 315项目委员会(此项目委员会建立的目的是打造《间接温控冷藏配送服务》等国际标准,规范全球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其他还包括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14个成员。随着中国冷链物流标准化程度的提升,中国在国际冷链标准制修订领域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在不断加强。

  中国冷链产业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与冷链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冷链物流在业务模式、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专业人才等多个方面,还存在全方位的差距。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一、产地冷链物流水平薄弱。中国有很多优质生鲜农产品,但由于缺乏产地分级、预冷、包装、以及商品处理加工中心等,导致国内农产品流通半径小、货架周期短、附加值低,每年因冷链物流问题造成的产品损耗高达上千亿元,同时经常会出现农产品滞销问题,影响农民收入。中国从农产品大国迈向农产品强国,绕不开冷链物流这个难题。

  二、冷链建设、运营和管理粗放。比如中国很多冷库在前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重视细节和品质,在设备设施的选择应用方面也比较看重价格,忽略产品性能。此外,中国冷链物流企业在冷库运营、车辆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缺乏精细化,常常会造成企业运营效率的低下和成本的高企,没有做到向管理要效益。

  三、竞争激烈,业务创新力度不够。目前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仓干配市场已趋于红海,企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反观国外冷链企业,通过服务分级、创新不断拓展下沉和细分市场,也可以有可观的利润支撑企业长期发展壮大,这一点是需要中国冷链物流企业学习的地方。

  四、技术装备落后,人才梯队储备不足。中国冷链物流现阶段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冷链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和使用率不高,随着近年来人力成本的节节攀升,冷链专业人才匮乏、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的弊端已经显现。目前教育部门、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均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通过制定教材、开设专业、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不过仍需时日。

  女士们,先生们!

  本届全球冷链峰会的主题是“链全球、寻动力、创未来”。全球贸易一体化是必然趋势,食品贸易发展更是走在其中最前列。

  以中国为例,1997年进口食品金额为40.6亿美元,2017年变为616.5亿美元,20年时间增长了15.2倍。2017年肉制品、乳品和海产品进口食品金额在各类进口食品在排在前三位,分别达到95亿,93亿和85.4亿美元。除此之外,像智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车厘子,新西兰佳沛奇异果、墨西哥牛油果等水果产品增速也非常明显。

  从食品进口国家来看,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尼、巴西、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与中国合作密切。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中国从美国进口食品总量收到一定影响,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正在加强,包括最近中国刚刚放开对英国牛肉的进口。

  到2018年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进口国,进口食品总额将近700亿美元,其中进口食品冷链物流费用超过24亿美元。

  相信随着更多贸易协定的签署、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放开,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度实施,中国与全球伙伴之间在食品贸易和冷链物流方面的合作,将存在无限的机遇,同时也会面临全新的挑战。

  为此,我提出如下合作倡议和发展建议:

  一、共享冷链物流市场。全球冷链物流市场这块“蛋糕”足够大,因为它承载了全世界60亿人口的食品安全保障,仅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预计2020年将突破4000亿元。我们欢迎国外优秀冷链企业进入中国,增强市场活力。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冷链企业能够走出去,为世界冷链增添不同色彩。

  二、共享冷链物流技术。刚才我谈到,中外冷链企业在技术层面已经开始一些结合,但这还远远不够,要想全面提升冷链行业运行效率,摆脱高昂人力成本束缚,必须在智能分拣、智能仓储、智能运输、AGV作业等多方面加强共享合作,拿出更多优秀解决方案。

  三、共享冷链物流标准。行业提升,标准先行。多年前当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和路雪等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带给冷链行业最大的财富就是标准,以及标准化意识。如今中国冷链物流在很多环节标准已相对健全,但在产地冷链标准、技术冷链标准等方面仍有欠缺。同时现在更需要做的是,加强标准的同步和衔接,比如温度监测标准、托盘标准、包装标准等。

  女士们,先生们,

  以上是我从中国冷链产业现状、中外冷链产业融合、中国冷链产业问题,以及中外冷链产业发展建议四个方面,在本次峰会上的一点分享。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本次峰会上广泛交流,深化合作,学有所得,不虚此行。再次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编辑:chuyun】

上一篇:宇培CMBN成功发行

下一篇:城配物流车的新选择,德纳迪牌纯电动物流车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