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储运杂志社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期刊在线 | 编辑中心 | 会展中心 | 业界专家 | 企业展示 | 广告中心 | 杂志订阅 | 杂志简介
  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特别策划 > 正文

尚难承载民生的重负

——医药物流供应链现状掠影

王乃超  2013年第05期 第47页  2013-04-17     【字号 打印 关闭

  众所周知,医药工业关乎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而医药物流则是医药与民生的纽带和桥梁,为医药工业发展和民众健康提供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引导和国家政策支持下,一批有实力的国有或民营医药企业大力发展医药物流和电子商务,同时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也因其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推进,以及药品分类管理的推行,促使医药零售业和医药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医改的背景下,自2009年年底以来医药物流行业的整合不断提速,可以说,国内的医药物流行业正处在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医药物流正在成为民生保障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刊记者从去年在上海召开的2012第二届医药物流中国峰会上了解到,中国医药物流产业正以每年5%的增长率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在未来医药行业巨大需求的带动下,中国有望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那么,我们医药物流目前的现状如何,能否承担得起保障民生的重负呢?

 

我国医疗供应链的现状

        物流离不开供应链的衔接,虽然我们的医药物流发展态势迅猛,但从目前医药供应链情况来看,总体上并不顺畅。在上述峰会上有关专家介绍说,首先,医疗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交易费用过高,引发药品终端价格虚高;其次,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医药市场失灵,致使企业偏向于给药品定高价,这又造成给药品降价成了政府必修课的怪现象;第三,制药企业不愿意在新药品的研发上投入,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药品分销上,并非常愿意将原有药品更变成新药品;第四,与其它行业供应链相比,医疗供应链不强调需求管理、用户定制、库存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运用;第五,与其他市场相比,由于制度的原因,医药市场上存在着多种市场结构即垄断和完全竞争并存。有数字表明,当前我国有6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领域已经处于一种完全市场竞争状态,但在消费环节,85%的药品仍然被医疗机构所掌控,医疗单位既是买方市场的支配主体,又是卖方市场的支配主体,究其原因是因为患者用药是被动的,必须听从医疗单位的建议。这就导致了医院在药品零售市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而药店则处于完全竞争状况,即药品分销有两个渠道——一个处于垄断状况,另一个则处于完全竞争状况。所以,我国医药供应链存在的问题较多。
  在信息流上,医药供应链的信息不流畅,且比较分散。如医疗产品生产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之间、医疗产品生产企业和医疗产品批发企业之间、医院和供货商和医疗产品生产企业、医疗产品批发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规律性差,而且缺乏共享。客户与批发商之间的信息传递常常通过电话和手机传递方式完成。信息速度慢,失真大,不容易复原,更不容易保存。同时,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等。
  在资金流上,医药供应链存在着人所共知的商业贿赂,导致其中间费用居高不下,资金流外溢现象严重。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医院在医疗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医疗产品生产企业不得不通过非正当竞争,来推出新医疗产品或者增加其市场占有率。医疗资金的不正当外溢,不仅不能促使新医疗产品的开发,而且使得医疗产品推销成为商业贿赂的温床。
  在物流上,本来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为中间商提供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这不仅能够集中业务使资源优化配置,而且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和额外开支,减少库存而且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但因医院的垄断地位以及政策导向,致使医疗产品供应链的物流效率低下,而高效率的第三方物流在医药供应链中却很难有立足之地。目前,在经过治理后,药品由生产厂家到患者手中从以前的4到6个环节减少为2~3个环节,有些产品可直接由厂家供货医院,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流通成本,也减少了在流通中对药品的损耗。但是,这些流通环节至今依然存在冗余现象,而且一些物流公司的市场覆盖范围、服务质量还不高,也制约了医药供应链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冷链医药物流市场亟待规范

  医药作为直接感化于人体内的特别商品,其“平安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特别是温度敏感性药品的比例增多,医药冷链物流程度的提高迫在眉睫。
  广州一家医药公司的供应链总监认为,温度敏感性药品占药品总量的比例愈来愈高,年均增加率甚至超过15%。由此可见,无论从大众的用药健康上还是从商家的产销赢利上,冷链医药物流皆为医药物流中的重中之重。而我国目前医药冷链物流的状况却并非尽如人意。
还是去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医药物流中国峰会上,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就坦言道,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在民航运输中出现的问题很是令人棘手——一方面,药品需要保持低温,另一方面,机场安检又必须开箱验货!开箱了,药品的低温要求就难以保证;不开箱,机场和飞机的安全又面临着不可预知的潜在危险!
  那么,我们医药物流“冷链”该如何满足民生和社会需要呢?上述会议的与会者认为,应尽快出台冷链物流建设、管理、操作规范,将供应链的思绪纳入药品冷链管理系统中。尤其是强调操纵信息系统对温湿度在仓库、车辆运输、中心分驳、零售终端全流程的监管,而且要实现数据的动态上传。只有标准、手段跟上,才能提高冷链管理水平。
  据统计,我国80%的药品流通必须通过各类社会物流公司才能实现,但这些企业对GSP的理解和执行程序难以同医药公司相比,更谈不上对冷链医药物流的履行到位。再加上上面提到的机场方面的要求同低温药品的矛盾,要保证医药物流的安全,除了从规范我国医药冷链物流水平,规范社会物流企业从事药品储运业务的资质入手外,还要建立切合实际的医药物流冷链流通标准和实施方案。此外,应该给优异的社会物流企业颁布“第三方冷链医药物流许可”,只有取得许可的企业才能从事的储运业务,其他社会物流公司无资质承办,如此就可以降低冷链药品的失效风险。
  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药品冷链经管律例或操作规范;各省在医药冷链标准上的扶植与执行进度也不一致。此外,我国2010年末的发布的GSP初次将医药冷藏物流治理作为零丁附件章节表现,可是该GSP标准却迟迟未获得发布。可以讲,标准的缺失是我国医药冷链物流最大的硬伤。
  从总体的医药物流方面说,和美国比较,我国医药物流用了其7倍的费用,完成了30%的流通额,整体效率仅为美国的4%。CRO 行业是我国近十五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2006年至2010年,临床试验CRO 的市场规模从17亿元增长到5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72%。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在我国进行,临床试验供应链必须变得日益完善,才能接受本地法规、许可证申请、转运、包装和贴标签要求、温控存储、运输和本地配送的挑战。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的医药物流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已经上马或即将上马的医药物流项目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的阶段,很少涉及到对上游药品生产厂、供应商和下游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医院的整合,从而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重复运输、牛鞭效应、库存积压等现象,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药价抬高等不合理等一系列综合症。严格讲,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业尚处在供应链单一环节优化的阶段。当然,不管有多大的不利因素,医药供应链在民生需求和企业进步的促进下还是会发展起来的,这是社会大分工和医药改革的必然结果。C


【编辑:editor】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医药冷链,如何才能不“断链”?
上一篇:医药物流:几多欢喜几多愁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