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物流的危机
——专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秘书长刘宇航
文/李静宇  2015年第11期第54页  2015-10-16

危化品物流在快速增长需要的推动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但是过快的发展也造成了运力和仓储资源的不足。在利益驱使下,“黑车”、“黑库”迅速弥补了运力和仓储资源短缺的空挡,虽然违法,存在安全隐患,但市场需求为其提供了生长环境。

危化品物流专业性极强,然而当下“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会使危化品物流误入歧途,不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化解危化品物流的“危机”?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秘书长刘宇航,请他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危化品物流短板突出

《中国储运》:据了解,我国从2012年开始便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化工品品类的制造与消费大国。从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看,从2013年我们整个国内包括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体系总共产值达到了14.25万亿元,产品里有80%都是属于危化品,每年危化品的总量达到了18亿吨以上。面对危化品这么巨大的产量,目前危化品物流处在怎样一个发展阶段,能否满足市场需求?

刘宇航:由于危化品地域分布以及危化品与普货的巨大差异,推动了危化品行业的巨大发展,我国当前的危化品物流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总的格局一个是快,一个是低。我国每年采取公路运输的危化品的总量在2亿吨左右,所以说整个危化品的物流市场规模比较大。

由于危化品品类的特点,我们从今年发布的危化品物流行业发展报告来看,整个行业存在三少现象,第一是专业从业人员少,驾驶员必须取得专业的驾驶资格证,押运员也必须取得专业资格证。据统计现在整个全国道路范围运输从业人员,驾驶员大概有3000万以上,可是真正取得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大概只有120万人,包括驾驶员,押运员,占到全国从业人员的4%。

与此同时,由于危化品产业布局的特点,我国很多危化品落地和执行都是通过公路运输的方式。但是从事道路安全运输企业的数量非常少,我们统计在内的从事道路运输的企业,现在有75万家以上,实际上有资质的运输企业只有一万家,占到行业总数的1.3%。

目前,我国化工产业处于逐步扩张的阶段,但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以石油、天然气等为基础原料的化工产业集群大多都分布在西部,而其输出产品的销售地和下游深加工企业又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产销分离”决定了“危化物流”运输的紧俏。例如,煤化工中的“煤制甲醇”,西北地区产能占到全国总产能的65%,而当前我国甲醇运输以汽运为主,铁路运输、水运其次,在铁路路网地理分布不均衡的背景下,主要干线运输能力已经全面饱和,如京沪、京广、陇海、石太等线绝大部分区段货运能力利用率已达100%,其货运运能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

与铁路运力紧张相比,危化品采取水路运输也面临着可选择性极小的困境,因为我国缺乏具备危化品运输资质的水运企业、水运船舶及其配载的容器短缺,长期以来导致水运效率低下。在铁路运力不足、水运容器短缺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被迫选择了汽运方式,但其运输成本较高,价格是铁路运输的2倍,水运的3倍,这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存在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在运力不足的同时,对于危化品仓库的需求同样如此,就现实情况来看,危化品仓库的缺口还在不断增大,其原因包括:一是我国危化品产量不断增加,但同期出口量即有所减少,致使大量产品积压;二是我国部分企业盲目投资,导致结构性产能过剩,造成库满仓平。

危化品物流在运力和仓储需求短缺的情况下,我国的行业标准政出多门,管理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危险品物流行业同时涉及公安、交通、质检、环保、卫生以及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层次繁多、程序复杂,多重监管、发证不一、审批繁琐、地方保护意识浓厚。国家相关的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各地市的标准达到200余项,这给正规和合法经营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带来困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也给那些可以打擦边球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致使危化品物流乱象加剧。

从危化品物流短板看需求

《中国储运》:伴随着我国危化品迅猛发展,危化品物流的短板已经显现,如何消除这个短板,尽快满足市场需求,也是危化品物流的发展趋势。对此,刘秘书长有何考量?

刘宇航:对于危化品物流,站在市场的需求点上看,首先就是运能需求。

在接受我们调研的运输企业中,运输车辆采购需求被提及率为47%,信息化系统采购需求被提及率为29%,其次是移动终端、条码等物联网设备采购的需求。

其次是仓储需求。近年来,我国危化品仓储建设虽不断发展,但设施总量仍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仓库严重短缺,加之仓储设施布局不合理,面向市场交易的仓库不多,公共仓库偏少,因而出现了不少地下仓库。

随着我国原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不断增长,煤化工、天然气、油页岩化工发展速度加快,其产品多为液体和气体,储罐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促使我国的危化品仓储设施结构与以前不同,形成新的态势:一是储罐继续领跑,每年递增幅度在12%左右,占行业设施总量的53%;二是立体仓库紧跟其后,每年递增幅度在9%左右,占总量的21%左右;三是平仓只减不增,每年下降幅度在5%,目前含量占总量的19%。

对立体库的需求之所以较大,主要是因为其容量大、采光好、单位面积产值高,方便机械化和立体化作业,适宜配置安全设施等优点,这使其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青睐;而平仓多是一些老仓库,在当今物流产业高速发展时期它的容量小、单位面积仓储效率偏低、不适宜大批量机械化作业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一般新建、扩建仓库都不选用这种类型,在当今土地紧缺的情况下,平仓发展受到制约已成必然,它将逐步被立体化仓库所取代。

与此同时,当下化工企业不仅对仓储设施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危化品物流也有更专业的需求,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化工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精细化分工就成为必然要求。

分工细化既能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能减轻综合型生产企业的负担,为企业产生新的效益增长点,因此物流单独从化工生产企业中剥离出来成为服务性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是目前危化物流发展的一大趋势。

站在整个产业的发展而言危化品物流规模化趋势、物流协同化趋势、物流标准化趋势明显。

包括生产的规模化、交易的规模化、园区的规模化、仓储的规模化和运输的规模化等。主要通过电子交易的规模化,实现危化品的集中交易、集中配送,达到危化品物流的规模化。要大力发展危化品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带动危化品物流规模化。

危化品物流协同化包括生产与消费协同、交易与物流协同、仓储与运输协同、上游与下游协同和供应链整体协同等。这些主要通过智能物流平台带动危化品物流协同化,采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做到相关各业务环节紧密衔接深度耦合,提高危化品物流协同化水平。

 

构建危化品物流体系

《中国储运》: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有关危化品安全问题凸显出来,针对危化品物流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重点做好那些工作?您对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刘宇航:我觉得危化品物流的行业标准很重要,大家都按标准工作,安全事故就会大幅减少。再有就是管理问题,包括政府层面的危化品规划、企业层面的业务运营,等等。我提三点建议吧。

首先就是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危险品物流行业标准。危险品物流的各项作业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其安全管理还要受到公安、消防、交通、环境及卫生等部门的监管。过去由各有关部门制定的众多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和满足现代危险品物流发展的需求,有的甚至还互相矛盾,使危险品物流企业无所适从。因此,建立统一、规范的危险品物流行业标准是危险品物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次,针对重复运输的问题,要合理规划、设计危险品物流网络。危险品物流网络的规划关系到地区环境和社会安全,并且对物流成本和企业社会经济效益都有深远的影响。政府在规划危险品物流网络时应将需要使用危险品的企业置于合理的地理位置,从宏观角度规划出风险最小的危险品运输网络,并建立快速应急机制,以便在事故发生时快速处理。危险品物流企业在政府规划设计的危险品物流网络内,通过加强对危险品物流操作的管理,选择优化的危险品运输路径和操作方式,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使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使危险品物流既能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兼顾社会效益。

三是合理布局与建立危化品仓储基地。据中国仓储协会危险品仓储分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下、储罐容量在10000立方米以下的小型危险品仓库约占总量的45%,多是生产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所以各地区应对危险品仓储企业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与化工产业、化工园区配套,进行全方位的服务。

目前,上海市金山区重点建设的漕泾化工物流园区已作为上海化学工业区的配套物流仓储区,与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巴斯夫、拜耳等公司的相关项目及化工产品交易市场配套,与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项目相衔接,最终成为地处上海西南翼的化工仓储物流基地。

我国危险品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为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流”主导“物品”,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物流”的准确配置,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经济性,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降到最低。

《中国储运》:据了解,一些小公司的车辆上根本不会按照规定标识出运输的货物品类和燃烧、倾覆等情况发生后的处理方法,导致事故发生后抢险人员也一筹莫展,而一些专业的事故处理团队基本都是企业自建的,危化品专业抢险救援机构严重不足,制约着行业发展,也对社会安全产生威胁。所以,建立危化品物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迫在眉睫。对此,您有何建议?

刘宇航:数据显示,危化品事故中86%发生在物流阶段,因此物流安全是危化品安全中最需要控制的风险因素,也是应急处理的重点。但危化品在运输、仓储等重要环节的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涉及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监总局、环保部、卫生部多个部门,而目前各个部门协作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危化品在物流环节的安全监管需要。

建议应在目前的危险货品安全生产监管联席会议议事协调机构下,建立危险货物安全监管机制及应急机制,将过去的事故管理(即事后整改)、隐患管理,向风险管理(超前预防,预警预控)转变,并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物流模式。

人是一切政策和工具最终的执行者和使用者,因此对于信息化的配置和运营人员的管理水平、应急处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危化品物流企业应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增加人员培训经费,提高人员整体待遇。通过增加对人员的投入,降低危化品物流过程中的风险,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危化品物流的“权利场”
下一篇:危化品安全,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