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结构调整下的多式联运机遇与挑战
——与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张晓东一席谈
文/本刊记者 李冰漪  2018年第12期第44页  2018-11-19
 
  多式联运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北京交通大学张晓东教授对多式联运有着长期而深入的研究,日前本刊记者就此问题与张晓东教授进行了深入交谈。

  中国储运:多式联运目前在我国处于什么阶段?我国的运输结构构成有何特点?
  张晓东:多年来我国运输市场结构主要通过货物发送量和周转量占比来衡量。从发送量来说,铁路长期处于第二位,公路位居第一位,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公铁水进入激烈竞争阶段,铁路货物发送量占比由20%降到7.5%。2017年有所回升,达到7.9%,但仍低于公路和水运。众所周知,铁路是大宗货物中长途运输的核心骨干,通过货物周转量,可以看出铁路在市场结构中一直占有40%以上的份额。近年来,铁路货物周转量持续下跌,扣除远洋运输,2016年铁路货物周转量仅占19.2%,2017年有所回升,但也只是19.6%。
  铁路除了在大宗物资、中长途距离运输方面有优势外,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在市场化的发展中,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综上所述,这几年我国运输市场结构不平衡和铁路运输优势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
  经过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和铁路总公司等多方努力,目前我国多式联运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上述运输市场结构失衡、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

  中国储运:使用多式联运对环保方面有什么促进?国家是如何布局的?
  张晓东:发展多式联运,重在发挥铁路的比较优势。铁路在节能减排方面优势明显,以碳排放为例,根据有关研究测算,目前水路、铁路和公路单位运输量的碳排放比是1:1.3:7.5。针对我国北方近年来严重的雾霾天气,2017年2月,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0部门联合下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天津港为中心,各方加强了天津港集疏运组织调整优化工作。全年天津港铁路煤炭集港、金属矿石疏港量总计完成4800多万吨,同比增加45%。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调整运输结构的总要求;今年第一次财经委员会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强调;201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指出要“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主战场,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切实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好服务建设交通强国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国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提高,港口铁路集疏运量和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大幅增长,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打造成为全国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与2017年相比,全国铁路货运量增加11亿吨、增长30%,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增长40%、长三角地区增长10%、汾渭平原增长25%;全国水路货运量增加5亿吨、增长7.5%;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4.4亿吨。全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20%,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
  根据中央要求,中国铁路总公司此前也制订了《铁路货运增量行动方案(2018-2020年)》,对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和中央要求,进行了周密部署,提出以内陆大型厂矿企业、物流园区和沿海、沿江港口的煤、矿石等大宗散货及集装箱多式联运为重点,主动承接公路货运量,深化铁路货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挖潜提效各项措施落实,加快释放新运能、投入新装备、开放新产品,打好货运增量攻坚战,大幅提升铁路货运量。在集装箱多式联运方面,围绕海铁联运、国际班列、沿江班列、和内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工作进行了精心组织。今年1~9月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23.57亿吨,同比增长8%,货运增量1.75亿吨。

  中国储运:运输结构调整下多式联运能有哪方面的发展机遇?
  张晓东:《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不仅对大宗物资运输的结构调整进行了总体安排,还对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进行了要求,这就为多式联运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和市场机遇。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在需求侧方面,带动了联运需求增长,今年铁路集装箱运量有望突破1200万TEU,明年实现1450万TEU,2020年力争实现1800万TEU,这些集装箱运量绝大多数需要靠多式联运来满足客户的门到门服务需求;助推了多式联运快速发展,对实现降本增效作业有望逐步显现,进而在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带来发展机遇,发挥引领作用。
   在供给侧方面,运输结构调整有利于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实现运输市场结构均衡;根据各方安排,目前正在多措并举调结构,有利于促进交通运输的技术进步,扩大运输能力,特别是补强铁路运能不足的短板,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多式联运的实质进展,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在我国蓝天保卫战中做出交通运输行业的贡献。
   总之,运输结构调整对多式联运带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中国储运:运输结构调整下实施多式联运目前还有哪些挑战?
  张晓东:调整运输结构目前还有很多挑战。“减少公路货运量,增加铁路货运量”应该是实现公路和铁路的合理分工,而不是简单的“公转铁”,目前行业中对此多有误读。应该贯彻“宜公则公、宜铁则铁”的原则,主要发挥铁路在港口中的集疏运作用,内陆地区应该合理推进公铁联运,实现公路和铁路的合理运距划分。
  此轮运输结构调整,政策推动作用明显,对快速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实现运输市场结构均衡和大气污染防治意义重大。但今后还需向市场驱动转变,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增强各参与方企业的获得感。
  此外,我们还面临这实现由运量结构调整向多式联运系统提升的挑战,通过多措并举,抢抓机遇,带动运输链向供应链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助推我国企业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
  我希望在运输结构的调整下,从需求侧到供给侧,从政策端到企业获得感,我国多式联运都能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地发展。C

【编辑:editor】
上一篇:推进多式联运建设要打破制度性障碍
下一篇:以多式联运促进转型发展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