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市场的新变化
文/沈睿  2019年第03期第45页  2019-02-20
   医药流通行业近些年经历了哪些模式?医院及药店等终端市场对医药物流有哪些新的需求?在此对这些年来医药物流的发展状况进行一一梳理,几个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有优势也有问题,随着需求加大也随之出现新的变化。

医药冷链的迷局
  医药供应链管理咨询讲师刘俊林认为,我国有一部分药品需要冷链配送,而医药企业最突出的一个物流管理问题就是冷链运输和托运。同时,目前中国冷链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医药冷链的发展。刘俊林认为,当前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的特点是以小、散、不规范为主,温控产品运输不能完全符合药品属性要求。少部分医药企业对运输管理比较严格,但是无法完全延伸这种管理要求到终端。
  目前医药物流行业存在着专业的药品流通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并存的局面。专业的医药流通企业具备商流的主导,是医药物流的管理者和实施者,但是由于商流特点,传统流通企业的物流成本高,物流管理的能力并不强,但仓储和质量管理能力占优势。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更专业于运输管理,物流规模效益强,成本低,但是质量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同时,政策的壁垒使其无法进入药品仓储,造成一定程度的供应链环节流程不顺畅。
  现在各大公司在信息系统、仓储设备等方面都进行了投入,而且全国多仓还是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布局重点。即使这样医药物流的难点依然无法解决,其原因在于无法实现规模效益,无法实现运输过程药品要求的质量管理传递。因此,国家应在这些物流领域通过专项监管政策,来推动行业规模化,聚集化管理。
  刘俊林认为,无论是药品生产、经营还是物流企业,凡是涉及到医药冷链运营业务,运营管理人员都要从三方面思考本企业是否完善:一、质量运营管理体系建设能力。没有相对完善的质量、运营体系保障,成功运作医药冷链是无法完成的使命。医药生产、经营企业需要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管理要求。同时,ISO质量标准体系也是适用于不同企业管理的国际标准。这些管理整体公司运营的标准体系的搭建,对于医药冷链企业来讲是基础框架。在这些基础框架之上,作为医药冷链运营,建议考虑搭建全面医药冷链管理体系。全面医药冷链管理体系是根据GMP、GSP对于医药管理要求,并结合实际运作人、机、料、法、环关键要素组合而成。为相关企业快速搭建冷链管理体系、管理和评估冷链管理能力创建的管理工具。全面冷链管理体系搭建管理工具已经在众多企业实施应用,包括外资企业和国企。而且充分体现出了快速提高企业医药冷链管理能力的效果。事实证明,一旦企业冷链基础搭建完成,对企业长期运营的基本保障是起到非常关键核心作用的。
  二、运营执行能力。在质量运营体系搭建起来后,企业各关键职能部门的执行能力则是冷链管理运营结果的保障。其次,对于医药管理来讲,质量绝对优先文化也是确保GMP,GSP管理体系落地实施的关键。如果质量负责人没有关注执行,挑战执行的意识,再完美的质量体系也是无法保障和实施。所以医药冷链管理能力一定是质量充分的理解,并严格监控执行下才能取得预期结果。最后就是评估考核。与冷链相关岗位、流程都应该严格设定考核要求和标准。及时考核、评估,科学设定考核指标都会是保障冷链过程管理的关键要素。
  三、持续改进能力。在医药冷链管理上,不断的新技术、新法规和社会新资源的产生,都是从客观环境上要求进行持续改进流程。持续改进完全可以根据本公司情况设置为常规工作方法,如特别项目改进小组,全员持续改进项目,外部咨询团队诊断等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可以聚焦在成本、质量和冷链风险等不同目标。
  刘俊林表示,医药冷链管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质量运营体系到执行过程和不断的流程优化来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保障交付过程的稳定。
  
医药行业流通模式的四大阶段
  从医药物流这些年的发展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医药流通1.0阶段——四级批体制
  1999年开始,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发《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按照产权多元化和经济方式现代化的思路,对医药流通行业的经营格局进行了深层次的变革。药品流通体系由中央一级医药采购供应站、各省(地、市)的二级医药采购批发站和县级的医药公司组成,药品的供应按一、二、三、四级批发逐级调拨。由此混合、民营和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医药流通企业先后开始涌现,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
  二、医药流通2.0阶段——快批模式
  2001年,大量民营企业开始出现,特别是快批模式的企业涌现,现款进货,薄利多销,快周转的自营特点对传统计划经济下医药体制的医药商业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部分商业企业面临着价格体系乱、代理层级乱、市场反馈难等困境。
  三、医药流通3.0阶段——控销模式
  控销模式总起来说是市场保护和价格保护,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近年来,70余项工作重点政策密集出台,2015年、2016年达到高峰期,两票制、分级诊疗、一次性评价、医保政策等等的出台使行业格局改变,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很多央企、地方性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步伐在加快。随着首诊向基层的下沉,包括控费、药占比的限制,终端的销售比例在提高,同时医院用药量在减少,诊所和药品连锁集中度不断提高。
  四、医药流通4.0阶段——终端直配模式
  医药物流企业以服务为核心,以服务产业上下游企业为目标,通过打造自营物流、电商平台、云服务平台的全产业链和全程追溯的融合,为产业上下游提供个性化服务及商业场景解决方案,实现终端直配模式。

医药物流催生新变化
  一、医疗机构
  近年来由于零加成、集中采购招标的影响,医疗机构的药房、药剂科和药学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的收益部门转化为成本消耗部门。在将来耗材也会实施零加成,医疗器械的情况会比药品复杂很多。处方外流有前提因素需要考虑,一是线上和线下的关联,二是零加成促进了医药分家。
  二、零售药店
  传统零售药店便利了消费者,主要是服务于周边消费者和病人。2018年广东省药监局发布了几项政策,一是药店的分级分类管理。第二是零售连锁政策,此项政策使零售药店单体走向零售连锁。第三是零售连锁药店转年可以在线上线下交易。所以在广东,单体药店将会走向连锁零售药店的方向。在未来,现代药店将会与医院联动,联动要有实体、医院医生资源、网络资源、药店连锁资源,形成三位一体的联动,以此来实现整个线上线下的交易。
  三、终端市场的新变化
  1.终端市场药和医融合加快。如一些药店推出的智能诊断医疗系统,诊断研究后现场将处方打印出来。日常生活中,患者必须凭处方才能到药店购买处方药,而当患者没处方时,系统可以为患者提供便利。
  2.传统药店向智慧药店的升级。目前一些城市存在智慧药店的样板店,它的特点在于自动售药机,它解决了24小时售药的问题。24小时药店时间成本很高,但如果使用自动售药机就能解决一部分夜间药品的需求。
  3.O2O的步伐在加快。2018年O2O的订单增长很迅猛,有些样板店的O2O的订单基本占了该店当天营收的一半。
  4.连锁企业背后有仓,前台有店,仓配和店配正在逐步融合。由仓到店,由店到个人,这种物流的衔接经过试点能够解决目前实体门店的货架SKU不足的问题,把背后的仓面向个人。

终端对医药物流的新需求
  一、医院对物流的需求
  1.安全需求。医院最关心的是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安全,保证医院药品和耗材配备到位的同时还要保证药品和耗材的质量安全;二是法律安全;三是数据安全,保证手中的数据不会给医院和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四是网络安全,合作后双方共建的网络配送通道要保证网络完全;五是廉政安全。
  2.成本需求。一是采购成本;二是仓储成本,物流企业需要通过物流帮助医院降低仓储成本;三是配送成本;四是发展成本和沉默成本。现在的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延伸服务有很多,越来越多的医院与各个生产商间的工作由物流商接手,所以物流企业要考虑如何不降低医院影响力的同时,还可以使医院与生产商间能够有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3.智能化方面需求。各个医院都建立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在智能化终端设备日新月异,医院希望以最低的物流成本来建立物流系统,同时也需要先进的物流设备设施和管理手段,与医院的地位相吻合。
  4.延伸发展需求。医院想要向物流企业方向延伸。很多医院面临着“两票制”带来的挑战,所以想尝试进入物流领域或与物流企业合伙经营。很多医院有自身的三产公司,如何能通过三产公司与物流企业合作,共同保证患者的安全、医院利益和国家利益,这是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药店对物流的需求
  1.个性化需求。随着物流的发展,新的需求不断产生。如目前冷链箱都是2B的冷链箱,有没有小型化的2C的冷链箱?温度监测的时候是不是有一次性、NFC的形式等等,都是对零售药店的需求。
  2.逆向物流需求。以往的物流只需要把药品、器械、健康用品、保健品配送给用户。如今生物检测企业需要进行取样检验,配送试纸给用户检测唾液,还需要进行回收。如何能做到正向和逆向的协同是一个大课题。
  3.海外物流需求。目前肿瘤药品的国家关税降低,国内对印度的仿制药、美国的上市医药有很大的需求。一些公司也想向国外拓展,这就要解决跨境电商药品的冷链配送、非药物的跨境配送的问题,但是目前跨境电商存在很大的痛点有待解决。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对话九州通达:医药自动化解决方案先进经验分享
下一篇:物流国企混改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