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观望、思考——慢下来的第三方物流
本刊记者 李静宇  2020年第02期第42页  2020-01-09

  为何会慢下来?

  萌芽于上世纪90年代的合同物流到今天已近30个年头,最初由传统物流运输企业涉足或者转型而来的他们,慢慢形成了一批专注于合同物流的企业。回想当年,伴随着国家对制造业和物流业两业联动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合同物流也如同当下涌动中的货运领域一样,对于模式的探讨与实践如火如荼,景象一片繁荣。

  以中外运和招商物流等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从那时起历经整合与升级,开始在业界确立了领军企业位置;以宝供、南方物流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以高效精准客户定制化的服务为业界认可并备受关注,他们无疑是那个时代舞台上耀眼的明星。

  同时,知名制造业品牌旗下本来只服务于自身产业链的物流企业也对外开放,加入社会合同物流大家庭,比如海尔日日顺、美的安得智联,上汽的安吉物流等等。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合同物流市场也在各细分领域孕育出不少佼佼者,如普货类的中外运、冷链类的双汇物流、汽配类的安吉物流、汽车类的长久物流、家电类的日日顺等等。

  不过,于前几年物流界高调的快递企业、近来新晋车货匹配、快运甚至零担、专线领域对资源的整合力度以及操守,合同物流企业却异常“低调”,很难在新闻里看到它们的身影。

  这也许是一个领域发展到某个阶段的常态,也可以说是这个领域的“新”气象,当然,你可以用“成熟稳重、低调内敛”来形容它,你也可以用“慢”生意、爆发力不强来形容它。

  在当下变化快的时代,仿佛企业在创新与整合的路上要不断地奔跑才不至于掉队,而合同物流为何是一副“慢慢”的样子?

  最近,北京工作多年的赵呈做了一项决定,离开了他工作了近20年的某央企发展部部长的位置,投身于一家小而美的科技型公司并身肩总裁一职,对于40多岁的他来讲,这决定无疑是带有挑战性的,这意味着他离开了安逸的“小窝”去栉风沐雨。

  但是赵呈心里明白,“身处‘中’字号的这家合同物流企业在外人看来无疑意味着铁饭碗,字号叫起来也响当当,但是薪酬却如同自身的模式一样多年未动。

  “这家公司,作为物流细分领域的一个分支,不少创始人和技术骨干都是原先合同物流的一员。从国家队流出的人才成为了新领域发展的关键。”赵呈说,大部分人是基于想脱离一种近乎麻木的工作状态走到一起的。

  更多的人是在敏锐地觉察到合同物流外的飞速变化后,离开了合同物流的圈子。他们都曾经是按部就班的“螺丝钉”,但他们也深谙合同物流中的痛点所在。

  但是,离开圈子的赵呈依旧认为,服务依旧是合同物流企业生存的根本,只是当下的服务不仅局限于物流服务本身,如今合同物流行业已经拓展到客户的采购、销售等上下游贸易服务当中,也即当前诸多物流企业纷纷“转身”“换牌”的供应链服务一词,如果企业仍然沿用老的模式客户肯定会流失掉的。

  同时,政策也是企业试水的要素之一,“政策”在大多数企业的掌舵者那里是水温是否适宜的信号之一。合同物流当下之所以“慢”下来,与政策的乏力不无关系,与此同时,市场需求在近几年没有明显的释放需求,更多的是受经济要素的影响呈下降趋势。

  缺钱怎么办?

  与其它细分领域有所不同,合同物流板块鲜有投融资的案例出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合同物流企业不缺钱。

  赵呈说,“合同物流企业都缺钱,但总体来说是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为客户整个解决方案的仓干配(甚至是代采)整个供应链条的账款垫资,全部集聚到合同物流公司的资金压力是非常大的。”这也是合同物流集中度低、发展慢的主要原因。

  面对资金的压力问题,上市系的企业无疑有着更为良好的资金获取能力和成本议价优势,毕竟家大业大底盘大,家底比较丰厚。同样,以安吉、长安民生、安得智联、嘉里大通等背靠母公司的合同物流企业基本不会太“为钱所困”。

  老牌的民营物流企业这些年在合同物流业务的垫资运作上,则一直努力尝试新的路径。这条路上,远成物流失败了。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的民营物流企业之一,远成物流见证了中国物流的发展史,但是由于同时涉足快运、快递全国网,战略性失误导致资金链见底。与其说这是战略转型中的翻车,更明显的原因是弯道超车过程中没有及时补给所致。

  据相关报道,远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10月25日,杜厚华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清算。

  据了解,海航集团旗下企业供销大集2018年5月曾宣布,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向远成集团重庆物流有限公司、宿迁京东奥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西安华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四川远成物流发展有限公司70%股权,交易价格暂定为43.4亿元。

  但同年11月,供销大集发布公告表示,鉴于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交易各方无法就交易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终止此次交易。

  对于合同物流新增业务的钱从何而来?如果没有风投此举还能否继续下去,采访中一位不愿说出姓名的人士透露:公司这两年也在尝试将合同物流项目化融资,以专项资金专户专用的方式以解决新增业务面临的垫资压力,目前来看是可行的。

  因为合同物流的客户相对资质较高,虽然账期长、垫资重,但付款信用非常好,也是供应链融资的金融机构感兴趣的。“因为项目客户的优质、收入相对稳定而持续,那么项目化融资是可以用来探路的。”在赵呈看来,合同物流项目制融资,也就是目前的供应链项目融资模式。

  未来,合同物流企业依旧需要去思考如何盘活资金,因为资金是运营的保障;还要去琢磨如何进行运力整合、如何将运力的成本降到最大;更要去思考如何才能在实现产业的协同中完成自身价值的升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借助到东风。C


【编辑:editor】
上一篇:物流投资正迎来资本运作黄金十年
下一篇:对话:高质量物流供应链体系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