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远:IoT推动大宗行业数字化转型
文/汇通天下KA事业部解决方案总监 刘思远  2020年第06期第48页  2020-05-22

  导读:由于疫情和新基建政策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大宗物流行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将加速进行,在这个升级过程中,IoT驱动下供应链数字化是关键抓手:对于上游生产工程设备和物流智能化,运输在途可视化和安全管理,网络货运平台和后市场生态,场站/堆场/港口等智能园区管理,还有对供应链金融物权在途监管,这些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提供相应支持。

  2020年初的疫情和当前全球化蔓延的趋势加快了大宗商品供应链转型的步伐。

  G7平台上,目前大概有140多万辆的商用货车的物联网运营数据,能够非常有力地说明新基建、数字化如何在物流行业落地,以及在现有的数字化、大数据的支持下,物流管理的提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在我看来,任何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一定是对其生产工具的改造,这是一个关键点。没有生产工具的升级与变化,这个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达不到最本质性的需求。物流行业一定是以这种渐变式的一步一步不断更新的方式,不断地优化各种生产工具最终达到一个增量式的改善,最终撬动整个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大宗商品流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当下疫情防控全球化、常态化的情况下,为了帮助上下游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平稳度过难关、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动能,加速推进大宗行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从过去三个月时间疫情的变化以及全球化蔓延的趋势,各个行业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曾经对整车、零担,大宗行业做过大数据分析,从整体的供需匹配以及价格等方面来看,对于大宗商品领域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它关系到整个国计民生,对于国内经济形势,包括上下游企业的复工生产都带来了影响。在我看来,大宗商品以及相对应的物流起到的是一个“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作用,其整体的复工情况和流量的变化比零担、快速消费品等行业的反应周期要更快更敏感一些。

  不难看出大宗商品流通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谈大宗商品行业物流以及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大宗行业的数字化怎么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与对策又是什么?

  IoT技术作为实现智慧供应链的基础和底座将连接海量物理设备和生产工具。

  我认为IoT是实现工业基础的一个底座,我们需要有一个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一个抓手,目前最好的最容易实现的方式就是基于物联网,把海量的物理设备,包括生产工具、在途的一系列的设备,也包括各种传感器的设备连接在一起,这就是一个基座或者被称为最基础性的要素。站在整个供应链角度,包括生产、分销、物流,以及现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网络平台、汽车后市场、智能化园区,这些每个节点上都有相应的IoT作为抓手,通过5G、大数据、人工智能联结起来。

  从G7提供的一些服务里,我们发现了大宗物资的方案特点与价值。

  其一,表现在运输在途方面,通过IoT设备实现大宗商品货物在途监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快递领域的生产效率是比较高的,我们做过运费方面的测算,快递快运行业每吨公里如果是一毛钱来计算,相对应的大宗行业每吨公里基本上是三毛钱甚至更高一些,有些地区达到6毛钱,可以看出这个领域生产效率的提升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与此同时,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不管是利用IoT工具通过载重的变化对货物的流向进行管控,还是利用一些多功能的传感器对货物里面温湿度进行管理,甚至是通过海运和铁路等多式联运的IoT设备把整个在途的点装的数据连成线,大宗流通表现在途这一方面的需求都有很明显的加速趋势。

  目前,物流企业和技术提供商也都在积极探索利用IoT设备把整个在途监控下零散的线下数据逐步变成线上方式,变成一种自动化方式。

  以水泥、大宗煤矿为例,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偷盗和窜货的发生,往往采用在线下布卡来实现对于货物流向的管控,利用了IoT技术后,实现了对于在途货物不同位置实时的监控以及货物流向中自动报警和责任的判定,效率得到了一个实质性的提升。同时,从人员效率和运营效率方面也都有显著的提升,对于货物在途温湿度的变化以及各个装卸节点的变化,很多企业在利用传感器应用中把调度的实效从过去的的一天缩短到了几个小时,甚至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这些业务技术的提升所带来的,最终反映出毛利的提升。

  这些在我们曾经以为是属于未来5~10年才会出现的场景,在过去的一年已经有很多的企业在试水这这些应用场景。

  大宗领域中间的贸易环节也在探索AI+IoT技术,抓住生产运输工具本身进行升级的一些机会,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智能挂车的改善。挂车本身就是一个装货用的东西,就是“货斗”,现在我们把每一辆挂车都当成一个实时可以监控到的“仓”,包括它的位置信息、速度信息以及货物信息、满载率等都可以进行重新的梳理和更细致的管理,这不仅意味着货物本身数据的可视化和现代化,同时也意味着,运输端到端环节也都是可以利用新的技术带来一些本质性的变化。

  其二,表现在生产领域, IoT技术实现大宗商品生产物流的数字化。

  内蒙、山西、陕西的大型物流园区以及大型生产企业,对于生产和工程机械相关作业的生产数字化和物流数字化改善的需求,都有很明显的需求趋势。

  在途运输打通以后,对于场站、堆场、港口码头以这些点存在的物流园区,目前正在做智能化以及无人化方面的升级改造。结合这次疫情的影响,我们一直在探讨无接触下的自动化和无纸化,疫情对于自动化起到了一个加速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煤矿生产企业和钢铁生产企业都在尝试生产园区端到端的无人化和自动化,其中,我们能看到人工效率上的提升,上万亩的园区从原来需要四五个人不间断的巡查,变成了整个园区从预约、称重、放行等整个过程端到端的自动化、可视化,这是很明显的效率的提升,也是我们能看到的园区的自动化和智能环境应用场景。

  与大宗货主合作,通过对网络货运平台上货车行驶轨迹和加油、维修等途中事件的大数据分析,在干线及支线线路上,沿途开发后市场服务站点,为大宗货主提供货运司机的全面管理方案。为货主、司机及合作商户在流量、技术和数据上赋能,并为不同的角色带来不同的核心价值。

  除了园区,大宗网络货运平台上游的货主也在积极地探索基于网络平台,打通上下游车货匹配到物流端到端的发运,再结合整个汽车后市场全链条各个节点的探索,有越来越多的货主企业愿意把自己手上的这部分货源转化成可以掌控的运力资源,这部分运力资源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变成一个生态体系,这个生态体系既可以对其内部进行服务,提高其自身的运力调度敏捷性,同时,也可扩展变成一个对外服务的公共开放式平台。

  还有一些探索表现在后市场方面,对于某些优势线路,一些货主企业拿出自己有优势的运输线,结合我们的IoT技术把在途过程中的加气站、加油站、尿素润滑油自助式的项目,其中包括轮胎保养维修甚至面向司机终端消费的衣食住行的服务全都打通,在这些轨迹里面我们提供数据服务,包括线路上定点式的引流和在线推广,结合线下自助式的IoT技术,利用它的整个辐射半径有效地去定向引流这些司机、车队,提供一个全方面的运输线路后市场的增值服务,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趋势。

  其三,表现在综合性探索方面,以IoT为抓手开展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服务。

  以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为支撑,与企业信息系统紧密集成,确保大宗商品交易信息全程不落地,保障交易真实性,拓展线上+线下金融模式,为货主企业方和承运方提供在线融资、期权、担保、理财、创投等多种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

  同样,大宗商品的供应链金融比较成熟的服务形式还是围绕着仓库内进行的,现在很多的企业愿意把整个在途运输过程扩展,将仓内和在途运输这两部分通过IoT设备结合在一起,货物从原厂生产出来解决对于货权的确认和确权问题后,利用IoT手段把整个在途运输的安全包括防偷盗、防串钱等问题,这个过程也都纳入到整个在途的安全管理中来,一些地方性的银行也在开展这方面的业务。

  我们看到,这些都是利用现有IoT技术,为货主、下游销售商、中间的贸易提供方,金融和保底的服务机构,打通大宗整个流通和生产环节,提供具有探索意义的服务和业务创新模式。C


【编辑:editor】
上一篇:李敬泉:供应链要素数字化 推动网络货运平台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汤敏:物联网+区块链助力供应链金融智能化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