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体系正在面临严重考验
文/本刊记者 徐翔  2022年第1期第28页  2021-12-30

  疫情让使得全球供应链体系持续接受重压。

  国际物流矛盾极为突出

  全球顶级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分析,目前,全球供应链中断正出现在每个角落,已经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冲击,而且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究员卓贤向记者表示,疫情仍是全球供  应链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国际物流环节成为当前最突出矛盾。

  随着各国经济恢复,全球商品贸易需求极速上升,而全球航运尚未恢复正常,船舶的准班率低,船期紊乱依然困扰着全球的贸易人士。上海友航国际货代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志文简要向《中国储运》杂志记者描述了当前全球航运的现状,他表示,目前全球进出口极度不平衡,亚洲国家作为全球工厂,普遍出口多、进口少,而欧美很多国家则进口多、出口少,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出口的集装箱不能同步跟随船舶返回亚洲,造成目前“一箱难求”,公司业绩难做。

  “比如,国际物流运费上涨非常快,但这还不是特别痛苦的,特别痛苦的是,物流的准时交付变得极其困难。”张志文说,“以往从国外货运到中国可能预期需要4个星期,现在就不能只做4个星期的准备。而且要不断和国际方进行沟通,一再确认船期,如果依然有船期延误,我们就需要比较快速地去联动国内,或者从国外调货。”

  全球供应链两端失衡

  然而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出于不确定的状态,南非新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造成了多个国家“闭关锁国”,日本等国家第一时间加强疫情防范,国际投行高盛等机构认为,由于各国新旅游限制规定对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供应链问题的解决将会进一步拖延。

  但在卓贤看来,全球供应链当前受到的冲击,从直接原因来看,是疫情这一偶发的外部冲击因素;但从长期来看,隐患早已埋下,很大程度是供应链中的市场主体在“效率-安全”权衡中过度偏向效率的结果。

  他进一步表示,在全球生产网络的分工模式下,为实现收益最大化,市场主体往往根据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来进行供应链的空间布局,并采用低库存甚至零库存的方式降低供应链成本。在正常的经营环境下,这种模式为跨国公司创造了高收益。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供给端的生产能力,使得这种极致追求效率的分工模式显得较为脆弱,容易造成全球供应链在区域生产环节上出现断点、在国际物流环节上出现堵点。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形成新产能需要时间,在短期内全球供应链的空间布局未发生大的改变,各市场主体在原有供应链分工下都加大了补充库存、提前囤积零部件的力度,这就容易形成“羊群效应”,即形成了对某一类产品(比如芯片)需求的短期“饥渴症”,对全球供应链的生产环节和物流环节都造成了进一步的压力。

  企业在思考永久解决之道

  蝴蝶效应已经显现。在欧洲,英国、德国等国的许多超市、日用品商店和建筑材料店,货架上空空荡荡。在亚洲,日本正在经历食品、烟草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上涨,可能打破多年来通货紧缩的局面;韩国快餐连锁店使用的冷冻薯条因大多从美国进口,多家门店处于长期断货或短缺的状态;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许多工厂停产,从东南亚发往全世界的苹果手机和耐克鞋等产品都面临断供风险。

  根据巴克莱银行最新报告,多项跨行业调查和公司文件显示,供应挑战可能会延续到2022年第一季度甚至更久。供应端的压力已转化为更普遍的通胀上升动力。

  跨国企业作为这场全球供应链安全危机的当事人,没有人不是如坐针毡。“作为企业,没有谁愿意坐以待毙,都在想办法解决问题”,冈田在一家日本企业工作,日本近期的关闭国内政策,直接让他的中国办事处关门歇业,他向《中国储运》杂志记者表示,跨国企业都在研究弹性战略,如双重采购和近岸服务,以尽量减少未来供应链紧张带来的冲击影响,包括他们的企业,他还表示:“明年可能就要回到日本了,中国的办事处可能要关闭”

  业内人士也普遍乐观,他们表示,2022年下半年,供应链危机将有所缓解。但是,进一步的供应链中断将仍是一个关键下行风险。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受够了当前业务拓展的捉襟见肘,决定采取一劳永逸的办法。据了解,2021年11月18日,福特与美国半导体制造商GlobalFoundries达成了一项开发芯片的战略协议,可能会在美国进行芯片的本地化生产。通用汽车则称,它正在与高通等半导体领域的大公司建立联系,并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和生产计算机芯片。

  显然,对于更多的跨国企业来说,疫情的最终意义在于重新思考全球供应链重塑的布局,以让企业在未来能够更加行稳致远。C


【编辑:editor】
上一篇:第八届中国储运发展 高峰论坛嘉宾代表 参观合肥港仓储基地
下一篇:中国供应链的韧性和危机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