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部分研究机构测算,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为33.8%,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截至2024年9月,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超5万家,其中上市企业118家。
2025年,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片曾经被视为“空白地带”的空域,如今正孕育着无限商机,有望催生一个规模超万亿的新兴市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什么是低空经济?顾名思义,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应用场景丰富,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韩钧介绍,低空经济涉及的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传统通航作业近年均保持稳步增长,空中游览、航空运动、医疗救护等新业态也在加速发展。
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产业中,无人机产业优势显著。2024年我国全年新增通航企业145家、通用机场26个,颁发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6个、新增实名登记无人机110.3万架,无人机运营单位总数超过两万家,累计完成无人机飞行2666万小时,同比增长15%。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无人机相关企业数量排在全国首位,以超过七千六百家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21.6%。排在其后的是安徽省、山东省、湖南省和江苏省,均为两千家所有的数量级。
“无人机在个人消费、地理测绘、影视航拍等领域应用基础上,应急救援、通信中继、气象探测等应用场景不断被开发,无人机物流已实现规模化应用。”韩钧说。
针对不同场景,《方案》提出,将继续深化通用航空装备在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新型通用航空消费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吴希明表示,除发展势头良好的城市物流配送外,低空产业还有三个赛道值得关注:“一是绿色城市管理,以小型无人机为平台,开展城市巡检等活动;二是城际智慧交通,以eVTOL等新型航空器为平台,解决民众出行问题;三是大型无人货运,以大型货运无人机为主要平台,解决偏远地区的大型物流配送问题。”
低空经济的崛起,是人类探索和利用空域资源的重要里程碑,它的蓬勃发展在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强大加持与推动下,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孕育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蓝海。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