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储运杂志社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期刊在线 | 编辑中心 | 会展中心 | 业界专家 | 企业展示 | 广告中心 | 杂志订阅 | 杂志简介
  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广 角 > 正文

“中国制造2025”与物流智能化

文/本刊记者 李冰漪  2015年第07期 第72页  2015-06-19     【字号 打印 关闭

59-88_P14_RGB.jpg

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物流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就是使“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智造”转型,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对于我国物流行业来说,无疑也是一个新的机遇。过去的中国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而随着企业用工成本却不断攀升,经济发展放缓,中国经济“高成本时代”逐渐来临,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这种背景正是传统物流向智能物流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已有包括德马、北自所等国内物流装备技术行业领头羊在物流智能化领域进行了探索,或发布其智能化战略,或实施了智能物流项目。不久前,圆通速递获得阿里巴巴联手云峰基金的战略投资更是引人关注,此次战略投资完成后,菜鸟网络将与圆通开展更深层面合作,依托双方的地位和品牌,打造整个互联网和快递行业的升级版,以满足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作为智慧物流、智能流通的“急先锋”, 在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体系之下,智慧物流的“天网”和“地网”正在铺开——“天网”是指物流信息的云端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地网”则是在全国各个物流中心区域建设仓储中心,搭建联通全国的高标准仓储体系。一场围绕智能化的产业革命正席卷整个物流行业。
  而在这背后,“中国制造2025”究竟是什么?提出这一战略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会使我国制造业出现哪些改变?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有哪些异同等等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与德国工业4.0的异同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认为,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中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有一批重大技术、重大装备亟待突破,还缺少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我们还需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去转化。
  “中国制造业传统的成本优势不再,但在互联网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却并不明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拥军表示,“这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大背景。”他说,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创新应用,已经催生出活跃的信息、通信和技术产业、繁荣的社交网络以及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并且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我国的商业生态系统中,成为我国在未来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驱动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以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进程。”
  在“中国制造2025”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智能制造,而“智能物流”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即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归根结底,就是通过人、设备、产品的实时联通与有效沟通,最终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直连状态。
  目前美国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英法韩处于第三方阵。苗圩认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从时间段上看,德国实现工业4.0大体需要8~10年,和“中国制造2025”基本在一个时期。从内容上看,德国工业4.0和中国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物联网或工业互联网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点就是我们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同。德国总体处在从3.0到4.0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工业企业有些可能还要补上从2.0到3.0发展的课,然后才能向4.0发展。我们要结合中国工业企业的实际,把发展的路径选择好,走一条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工业4.0本质上是一场生产模式的变革,从自动化到智能化,跳不出的三个要素就是人、设备和产品。而从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来看,“人”是中国走向工业4.0面临的最大障碍:一方面是长期处在2.0工业思维之下的技术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技术与思维亟需模式相对滞后;另外一方面是,中国缺乏精神传承,没有几代人的努力,德国与日本的工业化也不可能领先。
  因此苗圩表示,“‘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就是‘三步走’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路线图和时间表。我们希望通过这十年的努力,中国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中国智造任重道远
  然而,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之路还需经过多方面的变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认为,第一个变革是生产制造方式的变革,这就是要使智能制造成为新兴的生产方式。  
  第二个变革是组织形态的变革。生产的小型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成为企业组织一个新的特征。要着力培育新型产业组织,一是要引导制造企业向互联网的生产方式转型,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化和社会化参与的新兴产业组织,二是制造企业要积极应用移动电子商务、O2O等新型业务模式。
  第三个变革是产业结构的变革。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产业变革新的方向。要推动这种服务化,首先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企业围绕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加集成能力,向服务环节延伸产业链。例如,制造企业做供应链金融,就是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发展壮大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业、发展电子商务、发展企业的检验检测认证,就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四个变革是产业创新方式的变革。协同创新已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新模式。按照《中国制造2025》,要加快完善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创新体系。这其中,一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网络,即建一批面向区域、全国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二是支持重点行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三是集中资金、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像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集成电路等。
  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中国制造2025”能否让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强国有几点核心关键不容忽视。
  首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科技资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游的核心、关键以及共性技术进行攻关,通过创新链驱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围绕传统优势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条,以创新链为引导,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拥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传统企业集聚优势资源加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是布局高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必须高度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结构调整。要促进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坚持标准先行,把制订智能制造标准化作为智能制造的优先领域。把握智能制造发展特点和规律,整合国内标准化资源,借鉴德国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以及美国先进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标准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组织方式,加快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建设。
  最后,通过“制造+服务”提升价值链控制力。当前,制造业服务化是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也是提升价值链控制力的焦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应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通过“服务”和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的附加价值。制造业服务化的顺利推进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为其保驾护航。C


【编辑:editor】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创新,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上一篇:速派得:Spider搭建终端智能配送网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