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国港口协会主办的港口科技创新大会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创新发展处副处长赵晓辉透露,交通运输部正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其中,顶层设计《“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近期将加快出台。
政策引领开启物流新时代
“这份政策的出台,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是一场及时雨。”物流行业资深观察人士、上海恒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翔向《中国储运》杂志记者表示,“它为行业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让企业在技术投入和战略布局上更有底气。政策的引导作用,能够加速AI技术在物流全链条的落地应用。”
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可以看出,“AI+物流”已成为推动物流行业降本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对此,上海优联智造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马海洋感慨:“国家政策不断鼓励企业创新,我们也在积极探索AI应用,希望借此抓住发展机遇,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AI+物流”的创新实践
在政策的鼓励下,众多企业积极投身于“AI+物流”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广西现代物流集团打造的广西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行·好运”网,其以场景应用为导向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并已经率先接入DeepSeek大模型进行私有化部署。平台运营经理刘敏分享道:“通过AI技术实现货车和货物精准匹配,智能调度效率提升,智能路线规划优化,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平台有效整合车辆8.6万辆,累计服务货运量2.67亿吨、服务货值突破4.62万亿元。”
行业变革驱动物流行业升级发展
实际上,物流行业的“AI+”远不止这些,从整个物流行业来看,AI技术的应用正在引发全方位的变革。在仓储环节,智能立体仓库、自动导引车(AGV)等设备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货物存储和搬运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仓储空间利用率和作业效率。数据显示,采用智能仓储系统的企业,仓储空间利用率平均提升30%以上。在运输环节,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使得物流运输更加高效、安全。以上港集团为例,其新能源自动驾驶集卡已实现全天候常态化运行,累计试运营600万公里,通行效率提升40%以上。无人机也开始应用于物流配送,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紧急情况下,大大提升了配送的效率和范围。在快递领域,2025年4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43.2,同比提升6.5%,智能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AI技术让快递企业能够更精准地预测订单量、优化配送路线、提高包裹分拣速度,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某巨头快递公司不愿具名的区域经理詹生对《中国储运》杂志指出:“一方面,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才投入,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和技术门槛。另一方面,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不容忽视,物流行业涉及大量的客户信息和商业数据,如何确保这些数据在AI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是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