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潮 搅动一池春水
文/马岩  2014年第04期第63页  2014-03-20

不久前,央视某评论员论及余额宝时冠以“吸血鬼”、“金融寄生虫”之名并呼吁对其取缔,使余额宝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在随后不久召开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不会取缔余额宝,这在为广大余额宝用户吃下定心丸之余不禁引发人们思索,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未来该如何前行,在其冲击下的传统金融业又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鲶鱼”闯入金融业
近一年的金融界风云涌动。余额宝、零钱宝、理财通,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横空出世,使人们触摸到了互联网金融的脉搏。2014年2月27日,天弘基金高调宣布,截至2月26日,余额宝最新用户数量已经突破8100万。这意味着距其上线不过数月时间,余额宝的用户数已超过中国股民数量。
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方式,以余额宝为代表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让传统金融业看到不一样的未来。而互联网金融的加入,正如沙丁鱼群中突然出现的那条鲶鱼,搅动并促进着鱼群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大势所趋。”和讯网副总经理王炜蓝说,“但最近2到3年,互联网金融将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只有那些专业性强、有着独特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够存活下来。”
这也吻合了参加2014年全国“两会”的某些代表委员们的观点。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挑战和冲击,它绝不会全是负面的,一定会带来创新的因素,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历史上起到的革命性的作用。不过,互联网金融要权衡好发展和规范,总体来说需要在发展中规范,对创新点要特别审慎处理。它一定会有毛病,但不是说看到毛病就把它掐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认为,要支持容忍余额宝等金融产品创新,同时将适当采取措施对其可能产生的流动性、价格波动等风险加以引导和防范。投资者首先应对其投资产品性质进行了解,然后再进行投资。
 

引领金融业创新
虽然当前互联网金融虽然已经触动到中国的传统金融行业,但却并不能完全代替金融业。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总经理丁化美认为,互联网不可以颠覆传统的金融,它是对现在金融业的一个有效补充和发展。
在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正将中国金融业推向新的改革之路。“互联网金融在宏观上可促进金融改革,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在微观上还可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 
好贷网创始人李明顺表示,任何人在网络的帮助下,都能得到很好的金融服务。未来如果有人要贷款,可能只需要给贷款机构一个授权,贷款机构就能了解到客户的信息,快速地通过网络发放贷款。
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分析被看作是当下最有潜力的行业。李明顺认为,虽然互联网企业掌握的数据并不多于银行,但这些更偏向于客户平时生活的数据能够更好地为互联网公司所利用,数据分析能力则将成为互联网公司竞争力的核心。“未来谁拥有数据变得并不重要,而数据加工者才最为重要,谁能真正用好这些数据,谁就能得到更广阔的市场。”
实际上,互联网企业也正在朝着这样的方向不断进发。接近阿里金融的人士透露,阿里金融后续也要寻求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分享其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与金融业共享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红利。
 

倒逼银行改革
尽管整体规模还小,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势头还是着实让银行紧张。央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下滑,减少9402亿元。这与余额宝的快速增长恰好形成对照。但易宝支付CEO唐彬认为,即便是超过9000亿元的存款都搬家去了互联网金融,也不足以撼动银行这个庞然大物,“最重要的是心理冲击”。
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易欢欢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未来至少在两个方面对银行构成相当威胁:一是行业准入的打破;二是导致银行净息差的空间缩减。
压力使一贯行动缓慢的传统金融机构也行动起来。他们一方面筹建新型互联网平台,另一方面推出针对性的产品——交行的“实时提现”、工行的“天天益”、招行的T+0货基等现金管理工具陆续出笼。招商银行T+0最快1秒钟赎回,7×24小时节假日无休,有市场人士指出,这在速度和时间上已完胜余额宝。
但银行真的能应对得了互联网金融吗?一位专门负责与互联网机构合作的银行管理层对此表示没有信心。“互联网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效率是我们银行无法比拟的。”他说,互联网企业可以由一个很小的项目团队提出设想并快速投入资源,银行则需要一层一层审批。最关键的是,一个为自己的想法努力争取的银行员工,在设想通过层层审批之后,自己又能获得什么?“凭银行的现有体制无法胜任。”
也许这就是问题的症结,银行今天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组织形式和体制。只有彻底的改革,银行才可能有取胜之机。这或许可以算作互联网金融送给金融改革的一份意外惊喜!
而针对目前有关方释放出的强化监管的信号,互联网企业存在普遍担忧。研究机构和互联网企业普遍认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只要划清底线即可,不必太细。
其实,这已经不是互联网企业第一次面临这样的挑战。十几年前,电商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曾经面临过电商广告的监管问题。2005年,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曾经面临过类似挑战。这次恐怕也不是最后一次。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将挑战决策层的智慧,即如何在监管与创新中把握好平衡——监管不力则出现行业泡沫和社会秩序混乱,监管过度则扼杀底层创新。而失去创新,金融改革或将永远在红头文件上徘徊。C


【编辑:editor】
上一篇:货运提价 艰难前行的铁路市场化之旅
下一篇:“2014年中国(沧州)危险品物流安全高效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