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事少作秀
文/天酬  2018年第10期第12页  2018-09-13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充分肯定中小企业的作用,明确提出“把工作重点放到为企业发展创造环境上来”。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形成现代共识,并转化为共同行动。
  所谓创造环境,一乃生存环境,再则发展环境。
  先谈生存环境。这必然要涉及中小企业承受风险的脆弱性。从产业链布局看,中小企业主要位于行业中下游,随着化解上游领域产能过剩举措见效,能源原材料等领域价格持续上扬,中小企业明显感受到成本上升的压力。从要素供应和保障看,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如影随形,一旦流动性偏紧,中小企业就会成为“伤得最深”的群体。对中小企业来说,流动资金紧张压力难以避免,“回款难”也是痛点。中小企业往往受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以及由此带来扭曲取向的冲击和挤压最直接、最明显。一家物流园区老板曾自嘲,若干年前投入物流的资金如果用来买几十套房,何苦仍在苦撑苦业。一些看上去的“小磕小碰”,对一家中小企业来说,或可成为命运门槛,这更是中小企业脆弱性的体现。某些衙门赏赐的一次“闭门羹”,或者某家银行一笔贷款的无由终止,就会让中小企业面临生死之劫。
  放管服改革被视为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与发展的关键招数。简政放权,减少阻碍,或可提振和激发中小企业主信心和积极性。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则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助推器。因为更高的效率往往意味着生存延续,蕴含着发展时机。
  再说发展环境。中小企业处于竞争的风口浪尖,顶层提出的“满怀热忱地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明确而具有针对性的要求。必须看到,中小企业政策诉求千变万化,往往难以总结和归类。责任部门务须深入一线,司长处长诸公不妨抽暇陪大货司机跑两趟,到城市配送转一转,去生产一线看一看,自会官话遁形,顿悟于胸。既能在融资难、壁垒高以及不公平竞争等痼疾上拿出攻坚的勇气和举措,也能针对短期内相对集中的难题拿出应急管用的办法。
  对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宜更多站在中小企业角度重新审视,及时修改完善,在税收征管、社保费征缴等事项上,力避在伤口处撒盐,在软肋处挖肉,误伤企业。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性,要去伪存真,充分认清现状。政策措施必须摸准薄弱环节,补短板、扬长项、去痛点、激活力。
  中小企业兴则经济兴,中小企业活则经济活。而如何将提振经济的药力传递给中小企业,似乎仍然是一个未解的大难题。这就倒逼相关责任主体,兢兢业业地多做有利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实事,切切实实地摈弃华而不实于事无补的秀场,让顶层决策尽快逐一落地,使中小企业尽早扭转颓势。C

【编辑:editor】
上一篇:省委书记“路条”之悲喜剧
下一篇:心无旁骛 善作善成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