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在机遇与挑战中即将走过坎坷而又平稳的一年。在2018年行将结束时,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都更加强调“优化协同高效”,该精简的精简,该加强的加强,深化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时下,简政并节制政府支出,无疑乃当务之急。发达国家的行政支出可能占财政支出的10%左右,中国大约在20%以上。这么高的行政支出是不是必要?是不是用得都合理?其实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我们政府机构很臃肿,机构很多,好几套班子,领导干部一个正职,七八个、十来个副职,人浮于事。多年来未能解决,常常是精简了又膨胀,“庙多神多,香火钱多”,诸多政府支出不尽合理,压缩空间很大。
其次,政府过多的投资支出,且其中相当数量效率很低,甚或属无效投资。例如,部分园区规划中的超大型物流园区并未真正落地经营。几个名列年度优秀名单的物流园区投资强而经营弱,其实际物流运量还不及规划及宣传的三分之一,经营收益和上缴利税更是难以启齿。而一些物流园区规划多是物流功能的简单落地和概念叠加,而非结合要素禀赋去满足区域内物流市场真实需求的商业策划,软件无法匹配硬件,乃至管理能力和经营策略无法匹配硬件和软件。见怪不怪的即兴规划却屡屡令原本不堪的物流业背锅。可见,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根据实际发展状况,拟定适用的可行规划与适宜的支出水平,否则必然要造成浪费。把不必要的投资减下来,一方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拿出一部分政府收入来改善公共服务,改善社会保障。
目前来看,下决心给企业减轻负担,让企业能够回归正常的经营状态,面临的经济困难或可早一点过去。庙堂中人不要眼光太短,要放得长远。现在给企业减负,减少政府收入,必然会带来一些当前的困难。这或许一下子看不到效果,需要一个恢复期。为此,未来几年就得准备过紧日子,为长远发展创造条件。把不必要的支出减下来,那些短期的困难应当没有什么不可以承受。
2018年11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物流枢纽布局建设,促进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会议强调,要加快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打破阻碍货畅其流的制度藩篱,坚决消除乱收费、乱设卡等推高物流费用的“痼疾”。此中既有崭新举措,亦有陈年手段。坎坎坷坷二十余载,相关部委、各级各地,此番不应再负业界期待。
历史经验证明,体制成本上升,整个国家民族就会为其所累。而唯有不断提升政府效能和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才能建设国人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才能体现主政者之魄力和担当,才能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才能持续引领中国经济与中国物流破厄前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