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围绕着这一目标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可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能够迅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量的巨大增长,还由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从而带来质的飞跃。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最终要体现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水平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从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等方面,保障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这将有助于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塑造新优势形成新动能,必须加强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从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行业为例,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也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与其他行业交融最多的行业之一。譬如,与绿色物流息息相关的新能源汽车,融合了5G、互联网、半导体等多个产业,不仅有助于减少物流运输的碳排放,还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附加值大特点。因此,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有助于物流业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质生产力在物流业应用的场景日趋增多,“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为智能物流创造了新的解决方案,“货行于空”应用场景令人耳目一新。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低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低空经济”为物流业带来了变革,展翅飞翔的“垂直交通”开辟了物流新领域,也将助力我们物流人实现物流强国夙愿!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