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临港自贸区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文/张弘毅  2020年第06期第139页  2020-05-22

  摘要: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作为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战略辐射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贸易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与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物流产业已成为区块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下临港自贸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更好地促进临港自贸区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融合机制,以期为临港自贸区可以更好地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避免一体化战略的风险性提供指导性。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临港自贸区; 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势下,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促进其经济结构调整和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而物流产业也在现代化的产业发展当中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结构中的必要环节。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一种共生存在体,物流产业既作为区域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对其有重要的作用力,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有机整体。但当前在长三角一体化视域下,我们可以看到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戒面功能仍有所不足,致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这需要我们充分分析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临港自贸区的现状,并努力发现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不足,及时进行弥补让二者真正做到协调并重,共同为实现区域经济的生态良性循环服务。

  1.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政府为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合作作为一个整体来推进各自的经济发展。这一战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等国家政策的深入而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方性的保护主义与贸易壁垒。这一战略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从以上海地区为核心的经济时期到浦东开发开放时期再到中国加入WTO时期以及如今的《指导意见》出台时期。当前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开始加快,并已逐渐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之一。这无疑为长三角一体化辐射地区,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同时提升了其产业承载能力,极大地促进了临港地区的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将资源的普及面进行了扩展,同时将资源流动结点进行了规划建设,细化了各地区产业结构功能,极大提升了临港自贸区资源的利用效率。

  2.临港自贸区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现存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是为建构临港自贸区产业链的而打造综合一体化的战略。在这一视域下,一定程度上将经济水平不一的地区进行了错位发展,避免了人才等高端资源的两极化流向。但在临港自贸区内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实际实施情况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足,经常表现为非对称性共生现象,无法发挥终端层面上的促进作用。同时,自贸区内企业内部各部门与外部企业和供应商和顾客之间都无法实现协同,供应链各节点没有进行可视化让供应链双方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不信任鸿沟,这一系列问题都使自贸区内无法发挥良好的临港海岸优势。

  2.1产业布局缺乏合理的规划性

  临港自贸区在进行产业布局时,并未做到统筹化地进行顶层设计,一些地区的基础建设并未到位,而一些地区却存在基础建设重复性的问题。并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动性,许多配套产业缺乏,让资源无法充分在自贸区内进行通畅的流动,让产品滞后于市场需求无法使区域内经济做到有序、可持续性运行。同时,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过程中,也出现了因要素集聚而产生拥挤效应或增加额外的成本问题,而这些都是由于产业布局的不规范所引起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化。同时,在长三角国际化进程加快过程当中,很多地区承接的产业转移几近饱和状态,但承接产业结构却极其不合理反而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也有些地区始终无法精确自身的区位优势,无法实现合理规划与精准定位,让其在资源配置竞争当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这些都由于在产业结构布局当中没有统筹性的规划安排,各地区之间甚至有着一定的行政壁垒,一些地区行政部门对于市场环境甚至没有发挥很好的约束作用。另外,一些物流企业经营者过于重视降低成本,认为物流配送只是浅层面的工作,导致没有很好的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而复合型的物流人才有着很好的物流方案规划能力以及国际贸易对接能力,在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物流企业恰恰未予以重视,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弱。在临港自贸区内多数企业仍处于较低发展阶段,未能有现代化的配套管理,极大阻碍了其前进步伐,让物流产业的发展规模无法扩大。另外很多相关产业分布两极化,致使区域物流在物资调运时极不便利,经常耗费大量不必要的成本。

  2.2缺乏及时有效的议事机制

  目前,自贸区内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供需不对称、发展不同步的协调性问题,使得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彼此促进发展。由于欠缺区域之间的及时沟通,让很多规划性的措施无法落实到位,自贸区内很多部门仍存在着各自为政的思维定式,总是无法与空间相邻的区域形成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另外,在区域内部很多产业的集群在充分吸取大量的劳动人口后,却并没有进行精细化的分工,企业组织之间分工不明确,纵向部门之间消息的传达仍有障碍,信息的传递缓慢且实效性弱,无法充分地调动企业的经济活力。同时政府的调控作用在涉及复杂重大的区域问题上,难以发挥很大的效果,自贸区内一些地区更甚至设置了贸易壁垒。这致使临港自贸区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得不到很大的提高,物流产业在各区域间重视程度不同、发展水平不一。由于人为因素过多,很多地方政府的意识不到位,致使地方政府的控制力度仍存在明显不足,政策碎片化、政策协调性弱、纵向协调行政干预多等都极大阻碍了经济统筹管理信息的流通性。由于缺乏有效地议事机制,自贸区内许多产业决策慢滞后于市场需要,让自贸区内很多地区也错失了区域经济结构的科学优化机会。实际上,区域物流系统是有着复杂的构成组织特性,它需要符合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制造业等产品产量和库容量规模。但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物流产业迅猛增长却没有合理规划,以至于无法发挥应有功能。

  3.构建和谐的临港自贸区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对策探讨

  3.1加强网络化建设促进信息的共享性

  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只有充分利用好网络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反应,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当前临港自贸区内很多政策实施不及时便是由于信息通道的不通畅性,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信息网络体系尤其是物流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已刻不容缓。只有促进信息的流通性,才可以及时掌握自贸区内城市圈的交易信息,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客户理想型的产品与服务。同时,构建统一的企业公共信息交流平台,让自贸区企业之间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网络,让生产企业与仓储企业、配送企业之间可以直接沟通联络,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产品的贸业物流需求。同时让自贸区可以更好地构筑多功能供应链体系,充分利用好海洋经济优势推动货品的流通性,提高港口的物流竞争力。在实际过程中,临港自贸区要学会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物流信息化与企业信息网络的现代化,降低信息查找时间,提高企业作业效率。并在物流产业中推广网络化运输技术以及货物跟踪技术等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通过物流技术与网络平台结合方式来保障运输过程的安全性,也帮助防止出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所造成的企业与消费对象之间引发的误解。在临港自贸区内营造良好的区域信息环境,为企业提高创新效率提供氛围与动力。此外,让良好的环境氛围为企业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调动区域消费者的积极性共同协助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进行对产品进行监管,为企业规范化生产提供警示性。

  3.2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辐射效应

  目前长三角经济地带逐渐建设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产业价值链布局,并逐渐扩大区域协同形成新的产业链与供应链。而临港自贸区便应在基于国际贸易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有机耦合的发展趋势下,充分集聚高端资源拓展形成产业集群,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努力形成以资源带动物流产业,而以自贸区物流产业构筑资源流动平台。让全球产业价值链增加值在固化的情势下,临港自贸区锻造出多功能融合的生态功能型平台,以期能很好地调节沪杭等经济优势地区物流极化效应。同时,将地区内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转化为专业市场优势,在产业链中制造业等工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企业物流联盟,打造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合作项目。在此过程中,要尽力健全联盟企业的协同联动机制,努力避免制造业等工商企业运输途径不可靠不稳定问题以及产品业务外包现象。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下,让产业布局充分利用网络体系建立数据库,使其能协调产品管理程序,让上下间的产业链能更协调化,形成互通无阻的双向产品流通渠道。除此以外,物流业的运输方式应根据自身客户需求进行合理化的选择,以多样化的运输方式推动企业项目的延伸拓展。而在临港自贸区内也要努力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进不同区域之间物流产业的合作,建立区域物流合作的工作协调机制,努力推动物流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让其可以在各区域之间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发挥各区域的区位优势,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进而提升临港自贸区的综合竞争实力。

  3.3完善相关政策扶持以及组织领导

  在临港自贸区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一定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来协助构建区域发展平台。通过制度保障、政府职能部门来协助落实临港自贸区经济发展规划,同时协定市场准入规则来强化物流产业相关政策保障,努力扶持建立专项化统一化的产业园区。让政府部门可以及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进资金完善各类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完备营运制度,深化物流体制改革完善物流市场机制,以法律手段来引导强化行业规范。同时鼓励物流企业自发成立具有行业管理性的物流协会,重点支持以国际标准严格规范行业运作手段,让协会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联系的中介,让其可以有序协调相关物流职能。此外,行业自身努力建立自身的信用多元体系,加强自身的服务诚信,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加之,消费者作为产品最终体验对象也具有监管责任,对于物流职能的实现具有必要的监管责任。以此,通过形成多主体、多手段、多程序的系统合力来完成对物流产业的全方位共同监管,以此带动物流作业的标准化,提高物流交易活动的可控性,推动物流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日益加剧,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正在临港自贸区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虽然当前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仍存在很大问题,但长期以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二者协调的重要性以及一体化战略发展的优势性。在这一态势下,如何更好地让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在临港自贸区内协调发展发挥应有的价值意义已成为时代的课题。对此,我们应顺时顺势而为,积极加强政策引导,充分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协同辐射作用,构建新型商业信息化网络结构。同时,拓展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发展路径,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快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让其可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长三角城市群休闲体育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J]. 曹士云,白莉. 城市观察. 2010(06)

  [2]占乐群. 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嘉兴发展第三方物流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3]吴晓东.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Z1):149-150.

  [4]赵莉. 中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5]张梅青,周叶,周长龙.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1):27-34.


【编辑:editor】
上一篇:6S管理在军事仓储中的推行与运作
下一篇:推进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的思考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