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出海淘球 果真“钱多人傻”?
栏目主持/刘道勤  2016年第11期第90页  2016-10-18

2-100_P68_RGB.jpg


  老编有曰:从收购西甲豪门马德里竞技20%股份,到收购瑞士巨头盈方传媒,万达集团主席王健林可谓欧洲足坛最有钱的中国商人。买汽车企业、买法国酒庄、买土地、买城堡、买港口、买矿山……近年来,在海外疯狂“采购”的中国富豪们,似乎又把目光瞄向了足球。
  中国资本甚或成为了欧洲足球背后最大的资本力量之一,这里面有前瞻者,也有跟风者。虽然目前涉足欧洲足球俱乐部的中国资本很多,但真正做出模样者寥寥。

 

盈利不足
  中国资本收购欧洲足球俱乐部的步伐从未停歇:万达集团出资4498万欧元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出资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中欧体育投资公司出资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联合睿康集团董事长夏建统收购阿斯顿维拉,铂涛集团董事长郑南雁收购法甲尼斯,包括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AC米兰收购案,神秘的中资财团需要为此支付7.4亿欧元……最近三年,中国资本掀起一股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的热潮,欧洲五大联赛(英超、德甲、意甲、西甲和法甲)已有不少中资身影。
  此前拿下西甲格拉纳达俱乐部的双刃剑总裁蒋立章表示,最近一年多来介入海外足球俱乐部的中国资本,和此前俄罗斯和中东的资本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俄罗斯的也好,中东的也好,其实他们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投入,已经使这些俱乐部进入正轨了,现在曼城也开始赚钱了。目前世界足球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老是觉得投足球俱乐部肯定是亏钱的,不对,现在已经开始赚钱了。”
  今年初,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公布了2014~2015赛季世界足球俱乐部收入排行榜,西甲豪门皇家马德里连续第十一年蝉联俱乐部收入榜冠军。该赛季皇马总收入上涨5%至5.77亿欧元,除商业收入大涨2270万欧元外,比赛日收入也较上一赛季增加910万欧元。而巴萨在各项赛事中的成功,帮助俱乐部成功超越曼联,在该赛季总收入同比上涨15.6%至5.6亿欧元,曼联则以5.19亿欧元屈居第三。
  曾长期居住英国,对欧洲足球颇有研究的资深体育人士颜强坦言,“现在欧洲所有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主体里面,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其实不到10%。”

  有曰一: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今,在不到3年时间里,来自中国的财团已经出手收购了15家海外足球俱乐部的股权,其中不乏欧洲豪门。这一方面表明中国资本的海外之路越走越宽,另一方面意味着在资本的介入下,中国体育产业尤其足球产业在快速扩张和升级。
  一位曾参与过多起海外俱乐部收购案的投行人士称,通过收购海外俱乐部赚钱谈何容易,代价大,风险也不小,仅凭热情和兴趣是不够的,所以出手前一定要想清楚。
 

海外淘球
  “现如今,国内企业家去欧洲谈生意,如果不顺便去当地足球俱乐部询询价,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来的。”这样的段子在企业家圈子里广为流传。
  在众多到海外涉足“球事”的大佬中,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可谓最资深的一位。2015年1月,王健林出手投资近4500万欧元,买下西甲豪门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的股份。西班牙《国家报》指出,入股马竞,只是王健林走出的第一步,事实上他有着宏伟蓝图,比如,在中国开办马竞青训营,革新万达青少年球员培养计划,为马竞带来一系列中国赞助商等。王健林4500万欧元资金的注入,也有助于马竞缓解经济紧张,加强马竞的实力。马竞的目标是在西甲成为第三大强队,而王健林也看好马竞的这一点。万达集团入股马竞后,双方将各出50%,投资3000万欧元在马德里合建青训中心,并在中国建设3所足校。
  今年6月,苏宁集团斥资2.7亿欧元拿下国际米兰约70%的股份。对于收购国际米兰,苏宁董事长张近东给出的解释是:布局体育产业,打开健康消费更大市场;和苏宁俱乐部内外联动,提高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包括此前收购舜天俱乐部、旗下PPTV 2.5亿欧元拿下西甲5年独家全媒体版权等,体育产业已成为苏宁六大产业板块之一。然而,张近东要想带领国际米兰重回巅峰并非易事,球队战绩连年不佳,财务状况更是恶化。国际米兰负债高达4.17亿欧元,且面临着连年赤字5000万欧元量级起步的亏空。
  然而,就在贝卢斯科尼执掌AC米兰30周年之际,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令红黑军团的拥趸们唏嘘不已:中国神秘买家出手买下AC米兰99.93%的股份,自此,这家底蕴深厚的豪门俱乐部将归中国人所有。从未在公开场合露过面的买家“中欧体育”实际控制人李勇鸿授权董助就收购AC米兰一事发表官方说明,表示考虑到意大利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意中两国在商贸、文化上拥有许多共通点。此次收购,不仅是中国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的实际行动,同时也为企业开拓欧洲市场打开了通道。
  在九月初接受路透社专访时,王健林对投资欧洲足球其实并不乐观,“投资足球可以给你带来影响力,但是不会让你赚钱,每年烧钱甚至可能把老本都赔进去。”

  有曰二:为何中国资本热衷海外体育产业?并购足球俱乐部是馅饼还是陷阱?对于那些欧洲老牌俱乐部而言,寻求被收购又意味着什么?在外国人热盼中国金主,并撑大装钱口袋的同时,国内观察者们却更多地表达了观望甚至是担忧的情绪: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
       富豪们的收购最终能否获得成功,主要取决于,中方资本能否与欧洲足球俱乐部的原有管理层良好融合,能否进一步优化其组织结构以及商业模式,能否为其进入中国市场拓展渠道?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入股欧洲足球俱乐部,是否会带来水土不服的情况也惹人关注。

 

金主盘算
  欧洲普遍认为,职业足球俱乐部只是一个社会性的公共体育载体。如果只是从产业和营销的角度去考虑,完全忽略不计一个足球俱乐部所存在的丰富的、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这样对一个足球俱乐部和它属性方面的认知是狭隘的。从投资俱乐部来讲,没有谁是直接通过俱乐部就立即能赚钱的。赚钱与否,俱乐部老板各有盘算。像广州恒大到底通过投资赚了多少钱,这不是通过直接的、简单粗暴的账面上的生意就能算得清楚。即使回到生意本身,通过即时的收购就能赚钱,这样的案例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政策的利好,加上海外足球俱乐部的整体不景气,促成了中国资本出海扫货的最佳时机,也预示着中国足球发展迎来最佳历史时期。
  仅今年前8个月,中国资本在海外疯狂“扫货”,一口气收购了8家海外足球俱乐部全部或部分股份。然而,单纯从商业逻辑出发,目前不少中国资本买进股份的海外俱乐部大都不能盈利。那么,为何中国资本却如此热衷于看上去并不赚钱的生意?他们看中的究竟是什么?
  德勤数据显示,2014~2015赛季英超盈利7.18亿欧元,德甲盈利3.16亿欧元,西甲盈利2.64亿欧元,法甲亏损0.35亿欧元,而意甲则巨亏1.33亿欧元。意甲排名垫底的原因在于收入过分依赖电视转播版权费用,而其他商业权益开发明显不足,且球员薪水支出过高,达到总收入的72%,远高于其他联赛。就算英、德、西三国联赛目前还处于盈利状态,但各俱乐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对此,不少业内人士为中欧体育的李勇鸿、苏宁的张近东捏了一把汗,甚至有人质疑:“明明有‘稳赔不赚’的生意,为什么还要去撒钱?”
  大多数投资海外足球产业的中国企业,都把投资当做一次打通“通道”的机会。通过并购,实现在海外打品牌、建立商业渠道的目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诉求和战略打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企业涉足体育产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和《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两项政策的出台。“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包括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并将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鼓励发展职业联盟。”
  严格来说,欧洲俱乐部迎来中国老板的故事属于“换汤不换药”。以前欧洲顶级俱乐部的金主都是来自俄罗斯或者阿拉伯的富商,现在换成了中国人而已。

  有曰三:中国的企业家越来越关注和在意国家宏观政策,一些企业家会根据相关政策为企业未来发展做方向性的调整和定位。走向有否离心,着实不敢置喙。
  目前一些中国企业在国内壮大成熟后,急需开拓国际市场,足球就是一种最好的广告宣传。还有人表示,在欧洲成熟的职业足球市场,投资足球俱乐部并不仅仅为了做品牌,而是可以通过良性的运营获取切实的盈利。现在中国资本纷纷“控股”欧洲足球俱乐部,虽然在经营上仍然要依靠当地独立的专业团队,但他们凭借管理上已经获得的话语权,有利于自己真正学到先进的经营经验,从而反哺国内的体育产业发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中国资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本刊整合)C


【编辑:editor】
上一篇:悲催的老板 颓败的实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