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改革将决定明天的命运
栏目主持/陈祥森  2016年第07期第32页  2016-06-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专栏小编:欢迎四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上期我们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约定这期继续谈谈。刚才有位专家建议,可以谈谈去库存,我看去库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内容,只要有料都可以谈嘛,尤其当前经济下行,企业备感艰难,此时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去库存很有意义。那么,对此你们有什么考量?
金玉其中: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因是我们供给侧出了问题,所以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能够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夜雨观澜:多年来,我们走的是凯恩斯主义的路,用投资拉动经济的路数来搞发展。现在这个思路走到尽头,要有新思路解决中国经济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推进结构改革,也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学派”的兴起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那时的经济深陷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泥潭,而当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也有,滞胀也存在,于是改变思路从供给侧入手调整经济结构。欧美的供给学派主张私有化、减税、紧缩货币等,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其有所不同,更强调全面改革。
西斯莱克: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顶层设计,提出了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构成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处置僵尸企业、化解房地产库存,防控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和补充供给短板等具体方面。我提议谈谈去库存,也是想给企业减负增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国内传统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管控上最头痛的问题是什么?或许很多企业回答“高库存”。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高库存俨然已成为其供应链条上的“堰塞湖”,对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都构成极大威胁与挑战。
专栏小编:大多数企业都有去库存的问题,这个问题很令人头痛。现在去库存主要是指房地产业,尽管各地去库存措施频出,但从目前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对此你们是怎样看的?
把酒临风:去库存主要在三四线城市,那里存销比仍高达30多个月,即这些城市现有的房子要卖完得30多个月,可见去库存有多难。而一线城市根本不存在去库存,几个月前去库存下了一剂猛药,各地都把放宽信贷、活用公积金杠杆、降低税费、加快棚户区改造和货币化补贴作为去库存的发力点。但目前来看,市场反应与政策初衷之间出现了背离,本就是库存“重灾区”的三四线城市因为土地供应过剩、产业基础薄弱等原因,去库存压力更是有增无减。
西斯莱克:制造业去库存也是个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看要从供应链上去思考。在实际商业活动中,供应链上各成员的库存设计和策略未能考虑到整个供应链,只针对和着眼于某一个局部环节,各自具有独立的库存和目标。如何让库存管理变得更为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就成为摆在库存管理研究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提出的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可以使企业更好地管理库存、优化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夜雨观澜:在产能过剩还很难得到根本性化解的情况下,去库存和去产能交织叠加,成为一道难题。上一轮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建设并形成了一大批产能。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走向疲软,我国不少行业面临巨大的产能消化压力。现在我们大力去库存,然而只要库存水平稍微有所下降,过剩产能可能很快会对市场库存形成回补,这将对企业去库存化的积极性形成打击,使去库存化的过程变得更加缓慢而艰难。从长远看,这非常不利于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专栏小编:去库存和去产能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如钢铁业,河北省是产能大户,去产能使一些国有钢厂停产了而民企仍在生产,这就使产能过剩很难化解,去库存时间延长。其他行业去库存、去产能情况可能也大致相似,那么有没有好的办法?
西斯莱克:库存所占用资金的比重最大,一般约占企业运营成本的30%以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超过了机器设备、厂房、人力等其他资源。以我所知的卡莱公司为例,产品生产的直接成本只占总成本的10%,而物流成本却占产品总成本的40%,其中库存成本则占物流成本的80%~90%。也就是说,库存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32%~36%,远远要大于生产直接成本。因此,有效控制库存成本对于企业和消费者均有益处,而去库存重要的是找出改善的方向。在这方面我觉得,一要建立标准的库存管理流程;二要对客户订单汇总,将所有规格按照轻重缓急分为A、B、C三种类型,控制安全库存;三要对库存进行定期跟踪,将库存超过20天的规格汇总后发给市场部,及时对仓库中的积压库存进行清理,推动其尽快销售;四要根据制定的目标对库存进行控制,如果库存量超过了目标量,立即进行分析原因并制定改善措施方案。
专栏小编:推行精益生产管理对控制库存很有效,所以企业对自身的管理要上升层次,加强库存的控制水平,合理的业务控制流程以及对流程的有效控制是关键。
金玉其中:库存控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从市场、计划、采购、生产、质量、维修到运输等,每个部门都和库存控制密切相关。只有各个部门加强沟通、紧密配合,才能达到预测全面、计划准确、采购高效、浪费减少、前后贯通、整体协调的局面,最终实现企业库存的合理化目标。
专栏小编:大家都说,去库存不易,去产能更难,产业结构控制着产能,像钢铁业,国内生产的粗钢每斤价格与“白菜”相差无几,但精钢特钢却需大量进口,况且还有一批僵尸企业很难去除。
把酒临风:有大量落后产能的僵尸企业,背后是大量的员工、银行的债务,让它关停遗留的问题怎么处理?这都是地方政府棘手的问题。最近有个报道说,中国钢铁业五年去产能抵不过三个月复产。截至5月份第三周复产高炉年化产能1亿吨,占年初停产比例67%。统计显示,2月份第四周复产高炉年化产能为1177万吨。这也就意味着,近3个月时间的复产年化产能,已轻松抹去5年减产计划努力。
夜雨观澜:中国政府在2016年推出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去产能计划。针对钢铁行业提出5年内淘汰1亿~1.5亿吨粗钢产能的目标。这场去产能的攻坚战,在外界看来是要动真格了,然而事实上非但没看到企业大规模死去,相反复产潮来势汹汹,粗钢日产量屡创新高,超过2014年6月的历史最高点。复产潮的到来也自然事出有因,也就是利润驱动,钢铁业利润已接近10年来最高,4月钢铁业税前利润已逾400元/吨,创2008年底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税前利润率则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金玉其中:去产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央有政策,是依法依规、企业自愿以及国际产能合作。政府发挥政府的职能,但手不能伸得过长,要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依法依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是通过环保、能源、质量、安全、技术这五个标准去产能。另外,本轮淘汰产能不仅限于落后产能,一些先进产能也面临出清,要企业自愿,如果不是企业自愿,谁去承担这些成本?现在复产也是正常关的,有利润才又开了,这也是一个市场行为,跟政府没有关系。

 

中国经济到了最关键时刻

专栏小编:中国钢铁行业的复产,引起欧盟关注,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称,中国需紧急应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及其引发的市场失衡问题,该问题刻不容缓,当前中方应对举措力度不足。前些日子,欧盟议会欧洲议会以546票比28票的压倒性优势否决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于欧盟的这两个举动你们是怎样看的?
金玉其中:钢铁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的原因是全球经济衰退引发的有效需求不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全球经济能持续稳定复苏。我看到一组数字,2015年欧盟进口钢材共3200万吨,实际上其中只有约1/5来自中国,所以欧盟把行业困境完全归咎于中国显然是说不通的。1998年4月27日欧盟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排除,但并不等同于将中国视为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如果中国企业遇到对反倾销调查,只能个案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和“分别裁决待遇”。而欧盟对中国企业分别设定了异常苛刻的“市场经济五条标准”和“分别裁决的四条标准”。此次欧洲议会否决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将使中国企业在未来反倾销案件中更为艰难。
西斯莱克:欧洲议会投票虽无约束力,但向制定政策的欧盟委员会发出了警告信号。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攸关欧盟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前景,影响中欧贸易大局。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倾销幅度的确定可以不以中国实际成本数据为依据,而选择一个市场经济第三国或进口国的同类相似商品价格,即“替代国”做法,该条款将在2016年12月11日失效。如果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出口企业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如果不承认,贸易保护主义将抬头。
夜雨观澜:欧盟是中国头号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也不可能忽视中国未来5年高达10万亿美元的进口市场。因此,尽管欧盟的犹豫更多基于短期现实考虑,但理性的力量最终很可能占据上风。欧盟很可能会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同时实施一些限制措施。
把酒临风: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也在升级。美国正式启动对中国进行“337调查”,将枪口对准了中国钢铁业,指控中国40家企业存在不公平竞争行为,如果6月16日前还未应诉,则意味着部分碳钢和合金钢产品将永久失去美国市场。宝钢、河钢、武钢、首钢、沙钢、鞍钢等众多国内龙头钢铁企业全遭美国指控,对中国钢企带来了巨大冲击。数据显示,中国供应了全球50%的钢铁,产量远远大于任何单一国家。
专栏小编:现在,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欧盟美国一直没有承认,而且欧盟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奥巴马政府批评中国不公平地阻止美国禽肉进口;近日因美国爽约中美首条高铁项目;对华贸易也成为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重要问题。在此形势下我们更要做好自己的事,搞好改革,发展经济。
夜雨观澜:对,我们要首先搞好自己的事,看看当今社会,坐享其成的只剩下房地产和玩金融的了,所以我们必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战役,做强实体经济。
金玉其中:中国企业当自强,如果我们的技术世界第一,如果我们的企业世界第一,他们还能把我们限制住吗?华为壮言未来5年的业绩要达到万亿,5年内全面超越苹果、三星,成为全球第一。任正非表示,虽然进入美国市场屡屡受阻,但决不放弃。
把酒临风:近些年来华为进入美国市场,收购美国企业,都被美国政府国家安全为由拒绝,2013年,奥巴马签署法案,要求美国政府不得私自购买信息技术系统设备,尤其是中国企业生产的设备。中国企业要打开美国市场难于登天,而美国企业却在中国大行其道,美国苹果发布一款手机,中国却沸腾了。四大行屡次限制支付宝、微信,苹果支付却让中国几乎所有银行跪舔。
专栏小编:所以中国企业当自强,做好企业的转型升级,尤其在当下全球经济低迷,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走出L型低谷尚需时日。
金玉其中: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在增多,6月5日美国大非农数据公布,全球金融市场被搅翻了天,全球汇率市场立即多空逆转,美元指数暴跌1.7%。市场从未想过这个数据这么差,可以说是飞出了一只大黑天鹅。这个数据的披露,实际上证明美国经济尚未复苏。这些数据成了资本市场最大恐慌的源头,所以美元指数暴跌,非美暴涨,连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也上涨了0.6%,一根大阳线吞并十个交易日的阴线。从美国国内经济复苏情况来看,是不支持美联储加息的,美国炒作的加息,更大程度上是出于大国角力的考虑。
夜雨观澜:其实,在某些方面,美国与中国的情形很相似,中国是房地产一支独大,支撑经济;美国则是股市与房地产两轮并行,股市目前市盈率处于历史高位区间,而房地产也涨到了历史高位,新房价格已经超越新高。
专栏小编:好,我们回到今天主题上来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是让市场起主导性作用,由市场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才能让市场发挥作用呢?
夜雨观澜:为了去库存,今年流动性增加了很多,但却流向了本不该去的一线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看来在一个行政权力如此强大、权力容易冲动的社会,只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功,首先要对政府进行改革,对权力限制,防止政府用权力过多地干预市场。
西斯莱克:实际上很多僵尸企业也是权力干预市场造成的,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数量总体越多。僵尸企业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关系的,绝大多数僵尸企业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近年来经济发展越好的地方,去产能的问题可能就越突出。传统工业制造行业、商贸服务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行行业,因而僵尸企业相对比较多;广东、天津、江苏、上海等发达地区僵尸企业遗留较多,因为这些行业和地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行者”,但由于当时政策不配套、改制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出现较多僵尸企业。但数量不足以说明任务轻重,广东、江苏、北京、上海、重庆等省市,工业基础好,转型升级快,压力并不大。真正包袱较重的还是那些老工业、资源型省份,比如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山西等。
专栏小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工作抓精准,你们认为应该从何抓起?
金玉其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万能的。中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的战略调整和一个主线提出来,不少人对它的认识还很模糊,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急需取得共识。
西莱克斯:去产能、去库存,核心是僵尸企业的退出。僵尸企业主要靠政府支持、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来维持经营的企业。去产能处理僵尸企业,要坚持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如果处理僵尸企业过度行政化可能要出现该处理的没处理,不该处理的处理了的情况,所以要多发挥市场的作用,少用行政手段。目前,处理僵尸企业有三怕:政府和企业怕负国有资产流失责任,怕社会不稳定;银行怕提高不良资产率;职工怕失业。
夜雨观澜:未来10~20年内一定会爆发一场技术革命,从硅时代跃进到石墨时代,科技将发生巨变。所以我们要为中国工业打下好基础,调整结构,做好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现在走的每一步都会对未来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政府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制度性环境,下决心对房地产和金融泡沫开刀,才能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把酒临风:从何抓起?我看要抓难点。难点在利益格局,所以去产能很难,难在利益格局。现在形成了众多的利益集团,若从社会发展看也是一个正常现象,但现在我们的制度框架不能提供一个各利益集团公平博弈的平台。所以,博弈的结果往往由政府来裁决。而在形成众多的利益集团中,政府成为最大的利益集团。在一个文明的社会,法治的社会,谁都可以组成自己的利益集团,唯独政府不可以。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好,什么的改革也罢,单靠经济体制改革根本没有用处,只能推政治进体制改革。
专栏小编:四位专家谈了很多,使我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更深刻认识,今天的改革将决定明天的命运,希望大家拿出更大的决心和智慧。好,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感谢四位专家让我们分享了你们的观点与看法,我们下期再见。C


【编辑:editor】
上一篇:物流业的互联网+与供给侧改革
下一篇:投资与企业——中国经济的下一程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