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两项改革
栏目主持/陈祥森  2019年第05期第28页  2019-04-17

  当下的增值税下调和正在进行的国企混改,无疑都是今年深化改革放的大招。为此本刊编辑部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共话这两项改革。

话说税改
  专栏小编:三位专家好,欢迎做客“深度”栏目。上个月两会召开,中央政府定下了减税政策,这对企业来说是个很大的利好。我们《中国储运》杂志一直以来就呼吁减税降费,这次减税可以减轻企业的压力,企业降低了成本,才能有利润,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金玉其中:这次减税放了个大招,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16%的税率降至13%,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10%的税率降至9%。在增值税改革中,制造业一直是减税规模最大、受益最为明显的行业。制造业获得减税资金后,企业利润增加后将会用于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除了下调税率之外,还配套实施了不动产进项税一次性抵扣、旅客运输服务进项税纳入抵扣、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加计抵减、试行增量留抵税额退税制度等几项政策,有助于全面降低市场主体的税收负担。
  夜雨观澜:4月1日起,增值税新税制正式实施,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前所未有。在此次减税中,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5月1日起调低社保缴费基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原规定的20%降至16%,大幅减轻了企业负担。对于企业的负担不仅仅是税,还包括费,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费用方面负担的反映更为突出,降低社保费率有利于从整体降低企业负担,轻装上阵。
  专栏小编:增值税一般不被认为是企业税负,原因是增值税可以通过价格传导途径最终由消费者承担。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期盼增值税改革呢?
  把酒临风:一些企业家对于降低增值税税率的期盼,主要是从局部均衡的视角来考虑问题,以为自己企业的增值税税率降下来,但产品的价格可以不降。事实上,在短期内因价格粘性,降低增值税税率对减轻企业负担有些帮助;但在中长期内受市场竞争的影响,降低税率后企业产品的出厂价也会相应降低,这对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盈利水平收效甚微。仅考虑增值税一个税种,起不到减税作用,整个税制必须综合考虑。如实施所得税管理,即实行发票预征方式管理为主、汇算清缴为辅的管理办法,可能更有利于减税性的增值税优化。所以采取降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相结合,才能使企业真正受惠。
  专栏小编:中国财税改革进行了多年,有成就也存在很多不足,亟待以后进行深化改革来进一步完善。那么,在你们看来还存在那些问题需要改进?
  金玉其中:关键要对税改从理念上有个新认知。税收作为公共产品的生产资金,理论上聚财规模与公共产品供给数量呈正相关。但长期看,在强烈“聚财”价值导向下的财税改革,难以最大化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逻辑上基于经济资源的有限性、征管能力的局限性等理由,税收收入的增长总有一个限度在那里,根本不可能永远持续增长下去。与此同时,中国财政预算支出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如预算支出的不透明问题、公正与效率欠缺问题等,都与至今尚未进行深度反思的聚财价值导向有关。
  夜雨观澜:中国财税改革重“法定”、轻法治。由于税收“入宪”滞后,《税收基本法》搁浅,高位阶的税法缺位,高、中、低“税法”之位阶格局搭配不合理现象是不争的事实。而整个预算法治体系,目前仅有《预算法》是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其预算法治方面的薄弱环节同样显而易见。事实上,财税法定不过是财税法治的基本要求,是财税法治浅表层次的要求。财税法治的根本要求在于,财税法律“应该且必须”经过纳税人或全体国民的同意,而且在财税法律面前,每个纳税人或国民都是完全平等的。同时,征纳税人之间、国民与国家之间权利与义务交换必须公正。
  把酒临风: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征税者与纳税人、国民与国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就存在不平等,这与中国建立现代国家的目标不符。再说税改,唯有征税者和纳税人、国民与国家之间权利与义务平等交换的财税公正,才是财税治理和改革的根本目标,才是优良财税治理的基石。问题是财税改革在财税公正方面虽有作为,但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财税公正根本目标的追求。这意味着征税者的权力既大于纳税者的义务,也大于征税者自己应尽的义务,即“取之于民”者多,“用之于民”者少,“高税负、低福利”成为中国财税改革最受各界诟病的核心问题。
  专栏小编:从这次增值税减税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财税改革的深化,我国的财税体制也在不断优化规范,改革也走得更加稳健、坚定,更有效率。那么,对于未来的财税改革目标与重点是在哪些方面呢?
  夜雨观澜:就税制改革而言,未来中国税制改革的短期目标在于:总量减税,总体减速。中期目标在于:整体简税,全面监税,改革“间接税为主,直接税为辅”的税制,构建“直接税为主,间接税为辅”的税制,同时要建立有效的“闭环式”税权监督制衡机制,在税收公正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长期目标在于:建立纳税人主导的税制,彻底解决税权合法性与合意性欠缺的问题,即全面扩大税权的民意基础,优化税权,建立制度性“闭环式”的税权监督制衡机制。就预算支出改革而言,短期目标在于:减少预算总量,降低预算增速,落实“预算公开透明”原则,“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回归预算重在提供高性价比公共产品的本分。中期目标在于:建立清晰明确的中央、地方财权与事权责任落实机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在预算公正方面实现新的实质性突破,注重基本公共产品的完全平等分配,非基本公共产品的比例平等分配。长期目标在于:建立“全体国民主导的预算体制”,建立“闭环式”预算权监督制衡机制,全面提升公共产品供给的合意性,真正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把酒临风:必须全面构建纳税人主导的税制和全体国民主导的财政预算体制,这是未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理想目标。唯有建立起这样的税制和预算体制,才可能真正解决财权的合意性与合法性问题,才能做到财税公正,做到征纳税人之间、国民与国家之间财税权利与义务的平等交换,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特别是“用之于之所需”,最大限度地增进全社会和每个国民的福祉总量。必须真诚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道德价值理念,加速这些文明财税治理理念的制度化“嵌入”,真正助推人道自由、法治限度、公正平等、民主市场化财税体制的建立。唯有构建出优良财税体制,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税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基础与支柱作用”,全面提升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与数量,增进全社会和每个国民的福祉总量,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金玉其中:财税改革既有成就,也有不足,成就我们都看到了,不足之处主要在一些深层次方面上,所以这就注定了中国财税改革任重道远,不可一蹴而就。中国财税改革必须以预算公开透明为突破口,将财税改革的重点放在如何高效提供高性价比的公共产品,优化公共产品结构方面。现在我国财税已经是个十几万亿元的量级,未来财税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以预算公开透明为突破口,全面提高“用税”效率,能给全社会提供结构合理、层次丰富、高性价比的公共产品方面。

话说混改
  专栏小编:税改牵涉到万千企业,所以我非常感兴趣企业界和物流界的反响,对于此次增值税改革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把酒临风:此次增值税税率改革制造业降幅最大,物流业降了一个百分点,原来6%的一档不变,总之国家税收出让了很大一块。具体到企业,因为增值税只有抵扣才能反映出来少交税了,抵扣不了也是空欢喜。再有,从这个抵扣链条上看,原来6%的这一档没有得到优惠,他们肯定尝不到这次税改的味道。我看,现在无论是降了三个点也好,降了一个点也罢,最终是要反映在企业成本上,反映在企业受惠多少,利润能有多少增加上面,可能几个月后结果就出来了,届时我们就能看到这次税改的成果了。
  专栏小编:降税可以说是今年的第一大利好,如果今年经济形势再好转,企业的日子将不会那么艰难。对此三位专家是怎样看的?
  夜雨观澜:这要看2019年能否止住去年的下滑状态。2018年形势很严峻,尤其是下半年,各种压力都很大。虽说经济增长数据是6.6%,但这不等于说我们的经济没有下滑。从企业界来看,2018年的经济下滑原因有环保风暴、去杠杆过猛,还有一个是中美贸易摩擦。只从环保风暴这一点看,中央直接派出环保督查前所未有,异常严厉,很多中小企业被处罚、停产甚至关闭,有的人被抓,多地出现企业关停潮,导致很多产品一时涨价缺货。今年环保治理一刀切的做法被叫停,但有些中小企业已失去信心,不愿意再经营企业。况且,经济下滑态势并没有止住,企业生存环境亟需改善。虽然我们都说降税了,利好了,但也要有人愿意投资干企业,他们积极性高,而且看好未来才行。
  把酒临风:去年许多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今年这个问题依然存在,金融血脉一旦不畅,央行从心脏里打出再多的血也没用,无法通过毛细血管进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缺血,甚至干枯,经济下行的压力可想而知。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来的一个信号是今年的货币政策还是中性,对此有学者说,货币发行还要保证一定的速度,比如每年货币增长10~13%,低于这个水平经济增速就会下降。10~13%听起来很高了,但事实上很多钱都因为要逃避监管而空转,钱到了银行表内,但表内业务不赚钱,就只能穿上一层层马甲,不停地向表外倒腾,左手倒右手,经过很多道手才能到达实体经济。中国经济一直有一个迷:中国货币存量增长速度这么快,为什么没有通货膨胀?连股市都没涨起来,钱去哪儿了?学者认为,好多钱都是在银行系统里空转,没有形成真正实用的钱。今后再搞大水漫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货币政策会转变为定向给中小银行发放贷款,让资金流入我们实体经济,但能不能如愿不好说。
  金玉其中:财政方面今年的发力更大一些,一季度应该有将近四万多亿到达地方政府的手中,一部分是财政部提前给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还有一部分是提前发放给地方的国债。这四万亿肯定会有效果,但效果大小要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能不能转起来。资管新政以后,影子银行的规模大大下降,想通过现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系统给中小企业借钱更难了。现有制度安排下,只要银行保持基本的理性,就不会轻易给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大量借钱。那么,他们从哪儿去融资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天量资金投下去,钱在银行间转来转去之后,买入很多资管产品,资管产品的钱有一大部分其实最终流向了地方政府,因为地方政府终归要对经济发展负责,这也会增加市场对地方政府融资的信心,利用地方融资平台把好的项目干起来。
   专栏小编:对改善市场环境的迫切,对金融改革的期盼,我看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最走心,因此我们也看到民营企业为生存下去,向国有企业投怀送抱,他们就是想顶着国企牌子,借贷宽松一些,经营环境好一些。混改已进行多年了,今年混改可能步子会迈得更大一些,那么如何把国企民企融合在一起达到双赢,你们有什么考量?
  金玉其中:当前面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复杂多变、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环境,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转型升级,同时国有企业正在努力实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目标,因此党中央决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九大已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都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所以说,在国家制度层面保障下,配合国家各职能部门给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的政策指导,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顺势而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发挥优势、携手联合共同应对经济发展问题是迎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有效选择。
  夜雨观澜:混改,民营企业充当什么角色?我看一直是“伴郎”“露水夫妻”,进不了决策层你就没有话语权,也就是个股东而已。然而现在民营资本出于对资金使用情况把握上的需求,对控制权的要求日益强烈,同时要求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与这样民企合作,国企肯放下身段,给他们话语权吗?我看难度很大。有实力的民企愿意花钱当“伴郎”“露水夫妻”吗?混改牵涉到各方利益,更关键的是民企以企业利益为主,国企以政治利益为主,双方的老板利益不相同,观念不同,也难激发出企业活力。像前几年亏损的国企吃掉盈利的民企,这样的兼并,或者说混改吧,能有什么好结果?我认为,只有改变观念,有自由市场经济意识了,有现代公司管理的能力了才能搞好混改。
  把酒临风:混改的本质是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产业布局。国企充分利用民营资金优势、管理优势、渠道优势、经验优势和技术优势,增强产业协同效应,激发民企在某些行业提前布局及盈利优势等,发挥国企管控优势和资源优势等,实现管控和盈利的双赢局面。在打破垄断上,凡是属于市场自由竞争领域,国企应该放开手,混改也好,独资也罢,在市场上去竞争。至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战略性矿产、油气等资源开发利用、铁路主干线、电网等主要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弥补市场失灵、强化功能保障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业,国企必须控股,取得话语权。本着这个原则进行混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专栏小编:混改是中国市场经济探索的一种新模式,这个模式成功与否决定着中国打破垄断,走出市场经济的一条新路。面对着混改,三位专家你们认为当下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金玉其中:对于市场主体来讲,平等才可能自由竞争。所以,第一要身份平等,在法律上必须保障民企与国企同等的国民待遇,而不是谁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第二是权利平等,所有的市场主体必须权利平等,这是市场经济的底线。当强调身份、权利平等的时候,不是在讲特权,而是在讲普遍权利,不能说某种经济成分优先。
  夜雨观澜:为企业家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一点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对于民营企业家缺少保护,近年来才有了改变。如,著名的“张文中案”就是典型的以公权力侵害私权力的案例。张文中是物美集团创始人,2006年遭到诬陷被捕,后以诈骗、单位行贿和挪用资金罪被判入狱十几年。在狱中他不断申诉,2017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依法再审张文中涉产权案件,并最终于2018年宣告张文中无罪。民营经济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健康的法治环境,国家应保护企业家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对于历史上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应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疑罪从无,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讲,德州前首富中澳集团董事长张洪波被抓,20年企业百亿资产3天破产。《华夏时报》报道了这件事,最终结果现在还不清楚。可见,对于民营企业家的保护,还有待加强。
  把酒临风:依法治国,政府首先应该守法,即使企业有问题,也要按照法律来处理,要符合中央保护民营企业的精神,不能让不听话、或者一不小心踩了法律红线的民营企业家动辄就去坐牢。企业发展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政府不能乱作为,公权力不可乱用,不可借法律之名扼杀企业。2016年美国财政年度,美国政府对外发出投资移民签证9974张,其中发给中国的投资移民签证7515张,比重高达75.35%。众多民营企业投资商出走的原因很复杂,但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企业家预期不佳,信心不足。对此,要引起我们的深思啊。
  专栏小编:今天我们谈了税改和混改两项改革,这两项改革于国于民于企都非常重要,所以要多谈问题以利改进,使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起来。好,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感谢三位专家让我们分享了你们的谈话,我们下期再见。C

【编辑:editor】
上一篇:管住“嘴” 迈开“腿” 再出发
下一篇: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