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省高校审计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文/何斯佳  2021年第1期第114页  2020-12-24

  摘要:陕西省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对综合型、高质量、国际化审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审计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审计功能的不断拓展对陕西省审计教育和审计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陕西省高校审计人才培养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如何面对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与需要、解决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的审计人才短缺,是陕西省高等教育界契合国家战略的重大责任。基于此,本文着手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省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以“一带一路”战略下审计人才需求为切入点,从陕西省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现状出发,深入分析陕西省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切实有效的优化路径,以期持续提升陕西省高校审计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化“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关键词:连锁超市;网络营销;成功因素

  1. “一带一路”战略下优化陕西省审计人才培养路径的必要性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通过“互联互通”达到共赢。《2020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推进“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和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地区“走出去”项目和园区建设作为陕西省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增强发展动力的关键抓手。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陕西省经济、社会、科技快速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等方面推行双多边合作,审计作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抓住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和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有利于促进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陕西省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不仅需要经济实力,更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事务与规范,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良好心理素养的高层次人才。《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20年行动计划》(陕政办发〔2020〕6号)中将提升教育国家化水平作为陕西省提高科技教育中心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在陕西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建立健全陕西省审计监督机制、大力推进陕西省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对综合型、高质量、国际化审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审计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审计功能的不断拓展对陕西省审计教育和审计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

  2.陕西省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不断融合,国际审计准则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更新,而审计学教材普遍更新周期较长、内容较为陈旧,导致陕西省高校的教学内容与实务相脱节,培养的审计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第二,在如今的大智移云时代,审计学成为了一门综合性强的跨学科专业,审计与计算机学科、统计学等深度融合,边界不断扩展,但陕西省高校仍以审计基本理论为核心教学内容,较少涉及其他学科及其在审计中的应用。第三,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这三类审计的目的、内容、方法等差异较大,但陕西省高校基本以社会审计为脉络开展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有限,对学生掌握审计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较大的局限性。

  2.2 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缺乏实践性

  在教学方法上,陕西省高校审计专业教师仍然以讲授为主,同时加入案例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但仍存在案例设计不科学、对于学生审计实务处理能力考查有限等问题。此外,陕西省高校近年来逐步重视教学设计,但设计方案鲜有落地,仍未有效培养解决教学方法单一化的现象。在培养模式上,陕西省高校较多采用“理论学习+实训演练+实习基地”的模式,但培养效果欠佳。第一,陕西省仅有极少数高校建立了专业实训教学平台,多数高校硬件建设不足,难以开展专项实践训练、综合实践训练等多层次方针实训教学。第二,现有审计软件仍沿用传统的审计模型和方法,缺乏大规模动态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审计训练环境,难以培养学生在动态信息环境下运用大数据思维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三,在陕西省高校的校外实习活动中,少数优秀学生能获得在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机会,其余学生则自行联系解决,但学生基本以数据整理、凭证抽查、档案整理等简单重复低附加值劳动为主,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审计实务技能。同时校内指导老师通过打卡考勤、批阅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难以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实践内容和目标难以控制,审计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2.3 课程考核体系不健全

  第一,考核内容较为片面,主要集中在审计基本知识与理论,无法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理论考试中题型以选择题、判断题以及简答题为主,考察学生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主观题所占比重较小,学生针对考试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缺少对于审计实务技能的考察。第三,考试形式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大作业的形式考核,虽形式上有所创新,但存在过于弱化知识点考察、与课程内容关联度低、学生作业雷同等问题,难以达到预期考核效果。

  2.4 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第一,就教学经验而言,目前青年教师在陕西省高校审计专业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大,基本为应届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明显缺乏教学经验及审计实务技能。第二,由于审计学与其他学科的边界不断模糊、融合持续加深,这就要求审计学专业教师在掌握会计、审计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同时具备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第三,师资力量是“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陕西省高校普遍存在缺乏国际化师资力量的问题,由此所引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脱离国际化对于国际化审计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3.陕西省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3.1 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第一,高校应高度重视教材的更新速度,选取适应最新审计准则的教材开展教学,也可邀请经验较丰富的高校教师或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自行编制,确保教材内容符合最新标准。第二,课程体系应将审计基础理论与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同时对接会计、经济、管理、税法等知识,力求培养出既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又精通会计、审计等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第三,教学内容应同时包含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以及社会审计三方面的内容,改善社会审计内容独大的情况,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体系化。

  3.2 构建实践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一方面,要按照不同的教学目的与内容来选择适合的审计案例教学,注意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力求对企业开展审计情境的仿真和模拟。另一方面,实施案例教学时可结合情景教学法,将情景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效融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开展教学,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其以审计人员的身份来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抓住审计案例与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的契合点,提升学生审计实务技能。

  3.4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第一,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应着力引进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到校任职,同时优化薪资福利、职称评审条件及晋升通道;另一方面应对现有师资队伍加强审计实务能力方面的培训,并拓展与政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合作渠道,安排教师参加审计实践工作,传授给学生最新的审计知识、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第二,重视具有信息化背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交流、培训等方面着手,提升师资队伍的审计信息化教学能力。第三,从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国际化人才引进、师资外语技能培训等方面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审计师资队伍。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会计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欧亚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省高校审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YB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董磊,孙业鑫.“一带一路”倡议下大数据助推审计发挥监督职责的理论分析与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8):44-45.

  [2]董丽英,杨浩然.探索大数据审计背景下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J].审计月刊,2020(02):40-42.

  [3]冯素珍.应用型本科高校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基于行业需求[J].高教学刊,2020(13):136-140.

  [4]刘国城.“互联网+智慧教育”与高校审计学人才培养[J].江苏商论,2019(11):26-28+31.

  [5]卢峰.“一带一路”战略下项目审计人才外交语言能力培养研究[J].纳税,2019,13(14):187-188.

  [6]孟凡.高校审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0(17):68-69.

  [7]王静.校企合作背景下审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26):101-103.

  [8]徐志花.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时代金融,2019(30):77-78+84.

  [9]杨雨晴.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审计学课程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9(30):178+180.

  [10]郑石桥.关于本科审计学专业的审计类课程设置若干思考[J].财会通讯,2019(28):26-29.


【编辑:editor】
上一篇:智能快递柜在物流“最后100米”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保鲜努力水平信息不对称下生鲜电商供应链协调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