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配送管理课程为例
文/薛琴 王清 常培媛 王凯  2021年第4期第142页  2021-03-23

  摘要:本文从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出发,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配送管理实务”为例,分析了“三教改革”背景下专业课教学在教材、教法、教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期打破专业课教学“纸上谈兵”的怪圈,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三教改革;物流管理;教学改革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然受高职院校实训设施设备以及实习基地等条件的限制,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多停留于“纸上谈兵”式的理论课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对专业课产生了“听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心态。因此,如何打破专业课“纸上谈兵”的怪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进而让教与学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境界呢?这些都是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关键问题。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及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授课时间为大二第一学期,授课对象为18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共3个班级,其中2个自主招生班,1个高招班。经过1年的物流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约有55%的学生对配送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见解,但了解较为深入的同学较少,且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完善,相关的实操训练接触也较少,刚接触配送管理实务会有一定陌生感。此外,配送管理实务部分章节涉及优化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其中有一些数学计算,而整体看来学生的数学功底较差且计算能力较弱,对优化方法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影响。

  大二阶段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环境,好奇心下降,不喜欢文字性的描述,喜欢动手实操,害怕理论推导,较易接受感性的学习材料,容易被视频、动画和图片等素材吸引。同时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商品学》《物流基础》《物流设施设备》等先导及平行课程,并通过第二课堂掌握了基本物流设备的使用,可为《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的开展提供必要知识与技能储备。

  (二)教学标准分析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联系配送中心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仓储配送作业的流程及其操作,能熟练地从事验收员、拣货员、理货员、装车员、送货员等职业岗位的工作。懂得相关的货物验收,拣选,配送,装车配载,送货交接的方法,熟悉仓储配送中的基本管理方法和管理途径,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仓储配送过程的规划设计。

  二、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配送管理实务”课程在教材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增加一些大赛的相关内容或者将其核心内容与“1+X”物流技能考试证书相关联,但课程的基本框架和体系均无多大改变,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一)原课程内容分析

  1.教材中的配送技术与手段需要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

  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特别是 在“新基建”大背景下,物流将走向智慧化,涉及的物流配送技术将加快升级;而本教材选择为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中原来的技术与手段与当前新技术出现差异,很难适应当下物流配送发展的需要。

  2.教材内容按配送中心作业流程顺序编写

  教材内容按配送中心作业流程顺序编写是教学用书常现的编写方式,但随着我院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推进与结项,在深度校企合作背景下,以典型工作任务安排教学内容更适合目前的教学需求。

  3.原课程配套线上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实际教学需求

  原课程虽然有配套教学内容,但线上资源明显不足,虽然在教学中可以参考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但部分教学资源也省内物流发展和校企合作企业发展不匹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内容更新,任务负担较重。

  4.原课程内容侧重赛训结合,缺少课证融通的实践

  原课程所用教材为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将技能大赛与学校实训相结合,以赛促训;而“1+X”物流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从2019年才开始试点,原课程教材尚未完成更新。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分析

  本课程以配送中心作业流程为主线,以项目为驱动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讲授、练习、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室与实训中心等手段开展教学。但由于实训资源有限以及实训软件系统相对滞后,因此本课程多在多媒体教室完成,讲授内容也多局限于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与课程本身实践性课程属性不符,无法体现实践技能课程的根本定位。

  (三)教师教学理念

  在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较传统,较多还是以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被动学习为主,无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法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基于以上问题分析,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教与学变得索然无味;“教材”的枯燥乏味以及与现实的脱节使得“学而无用论”的思想在学生心中慢慢滋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落后也使得实习与实训教学流于形式。这些问题显然无法与“三教”改革有效对接。

  三、 “三教”改革背景下能力本位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路径

  基于以上问题分析,在精准把握高职阶段学生“学情”基础上,现提出如下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理实融合、能力本位”

  结合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理实融合、能力本位”等教学理念,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育理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配角”变“主角”,由“被动”变“主动”,让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使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二)教材选用—与时更新、关注行业发展

  在“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学以致用“的整体思路下,教材的选择要结合社会行业发展前沿,开发与时更新的活页式教材或手册式教材;同时,充分利用诸如公开课、公众号、教育网站、教育论坛、教学资源库、问卷网等各类网络资源,并善于捕捉热点,完成常用配套资源及信息化资源的开发。

  (三)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化与创新—“任务驱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第二课堂”

  改变传统单纯知识串讲的教学方法,在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使其能够与时俱进、丰富多彩。比如:采取“工作任务”驱动法,以“企业岗位需求””技能大赛”设计任务,提炼任务主题,并设计任务情景、分析任务、解决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完成课程内容的重构;考虑到“互联网+”智慧教育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课堂的翻转或者通过教学连线(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连入实训场景或调取过往教学场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学校硬软件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第二课堂、校内各类技能比赛强化、巩固知识点并进行知识拓展。

  (四)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本课程内容通过任务素材设计、实训实践活动安排等实现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融合,寓“无声”于“有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技能、提升素养。比如在实训环节设计“实操过程考核表”,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正义的处事做事风格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职业素养提升思路

  在精准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基础上,教师深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了解企业不同岗位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并将职业素养融入到“工作任务“中。学生在分析任务、解决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分组竞争、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拥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组间互评、自评及教师评价中,更加明确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同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正义的处事做事风格。

  (六)学生的全过程评价与学习监控

  专业课教学如果单纯的理论讲解,难免落入“纸上谈兵”的怪圈,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为破解此难题,专业课教学必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课堂”,要学到真本领还需躬行,为此我们通过设计校内实训、第二课堂、校外调研等各种形式的实训实践教学,创造不同场景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全过程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监控。C

  (作者单位:徽商职业学院物流系)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省级教学示范课“配送管理实务”

  参考文献

  [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国务院.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牛达,“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7)93-96

  [3]中物联:“何黎明就2019年物流运行数据授受央视采访”.[EB/OL][2020-04-23].https://www.xd56b.com/media/detail/v36T.

  [4] https://www.mfisp.com/cnidc/idcnews/cnnews/20181015/

  29002.html,2018-02-13.

  [5]王兴伟,王凯,薛琴.配送管理实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editor】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银行产品的运营模式探讨
下一篇:农超对接模式下广西百色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研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