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文/金润东  2021年第4期第211页  2021-03-23

  摘要:为了满足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合理规划市场人力资源,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及社会经济效益展开分析,通过核心教育指导工作可使人才具备社会发展专业能力,因此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决定社会经济区域内人才质量与数量的研究点。同时,在市场的相关经济调查研究中发现,加大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可实现区域性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决策,辅助人才在社会中正确地流动,实现对区域经济的有效推进。此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还可实现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互补,通过双方合作发展的方式,不仅可以显著地增强社会核心产业的发展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市场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呈现一种新的格局。

  关键词:当代;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社会经济效益0.引言

  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到来,使得人才与经济发展之间产生了必然的联系,人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日益丰富,尤其是当代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更是有着相互协调的促进关系。针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均是从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规模、模式以及办学效益,这五个方面进行[1]。通过大量研究可以看出,经济学研究人员更加侧重于研究体育专业人才作为优质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角度出发;教育学领域研究人员更加侧重于研究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目标问题角度出发;政府研究人员更加侧重于研究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体育专业人才政策问题。而所有研究内容上具有着相同的研究特征,均侧重于运用西方经济学内容,探讨体育专业人才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且研究内容仍然停留在相对固定的范畴当中,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领域拓宽。基于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开展当代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研究。

  1.当代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1.1决定社会经济区域内人才质量与数量

  体育活动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一种人力投资模式。当人力投资的过程中,使人具备了一定的体育专业能力时,即拥有了体育专业人才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时,体育专业人才就具备了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技能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明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区域内人才质量与数量。在目前我国体育专业人才资源配置当中,一方面是通过计划机制实现,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体育专业人才进行预测和规划[2]。通过控制社会经济区域内部与体育专业相关教育院校和机构的招生人数以及人才质量,实现对社会经济区域内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合理控制。另一方面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由政府及相关用人单位通过制定体育专业人才开发和使用策略,实现对体育专业人才的流动控制,以此进一步影响社会经济区域内体育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除此之外,通过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预测出社会经济效益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宏观性、整体性和全局性特点[3]。针对不同区域内,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高校和机构而言,其招生人数、人才培养质量在宏观上能够充分符合政府规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未来规划要求,从而解决以往社会经济效益预测过程中存在的间接性和盲目性问题。同时,在上述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相对聚集着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更高的现象,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更进一步证明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有效反映社会经济区域内人才质量与数量。

  1.2实现区域性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在市场的相关经济调查研究中发现,加大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或加大对体育人才培养的投入资金,不仅可实现对人才的计划性输出,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平衡作用。基于我国当代体育产业发展的宏观层面分析,可知我国当代体育人才在社会中的分布呈现十分不均匀的问题,甚至一些体育特区存在人才占有过多社会资源、大量优质人才积压的问题,而其他对体育专业人才呈现需求的地区却存在人才稀缺、人才质量差等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供需矛盾的问题,而提出的问题截止目前已严重的对区域地方经济造成影响[4]。基于我国当代体育产业发展的微观层面分析,产生上述提出问题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地区经济发展无法满足人才需求,以此导致体育专业人才流动性大的现象出现。而人才供应与补给不足是影响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原因,要想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将在社会中的体育专业人才看作产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而要支撑起体育产业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类型之一。因此,要达到经济平衡发展的目标,应构建动态化的人才供需平衡链,而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则是实现为社会供应人才的最直接渠道,为此,应重视起教育市场在此方面执行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5]。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面向体育专业人才的优惠政策,使地区可以“留”住人才。与此同时考虑到区域对体育经济特区与其它经济区域,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同,因此政府应综合经济现状与人才动力等因素,实施区域体育人才培养新制度,并综合人才流动成因,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决策,辅助人才在社会中正确的流动,以此实现对区域经济的有效推进。此外,对于经济发展欠佳的地区,应从人才资源合理化配置层面分析,引导社会思考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力资源流失等问题,以此实现对区域性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关思考。综上所述的相关研究与市场调研成果,即可认为合理的实施体育人才培养工作,可在真正意义上解决市场经济存在的供需矛盾。

  1.3实现社会人力资源需求互补

  除上述提出的体育人才培养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本章将持续对当代体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综合有关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区域经济在社会的不断实践中,已呈现显著的突破市场行政管理边界的现象出现,目前已向经济特区的方向递进,而此种方式已实现了区域中经济发展的互补。而地区进行人才规划过程中,势必会考虑到产业与地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而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也会综合地区的经济优势,按照其自身发展需求规划产业,并在市场与社会调查中寻找与自身发展呈现一定差异性的空间,综合地区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原则,寻找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区域经济产业链发展之间客观性需求之间存在的某种衔接[6]。同时,各个经济特区的地方政府也正在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并认为两者只有在具备一定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而此种方式也很好地弥补了体育人才培养工作实施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此种合作发展的方式,不仅可以显著增强核心产业的发展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市场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呈现一种新的社会格局。

  除上述提出的分析,在发展与培养体育专业人才过程中,考虑到不同经济特区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与需求质量不同。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发体育专业人才才是开发体育教育机构、体育用人单位、地方经济政府部门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但综合目前体育产业在我国市场的经济发展趋势可知,当下产业的建设在市场仍属于一种较不平衡的状态,即不同区域的体育产业发展要求不同,且不同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势也不相同,而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市场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也不相同[7]。这就需要体育产业在市场的发展中挖掘与行业发展适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涉及的教育指导模式、专业教育质量对人才的影响力、不同人才具备的不同社会需求、区域体育经济发展差异等方面,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在实践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推进社会人力资源需求与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

  综合我国对市场某地区的实践调研结果,可显著看出在该地区近三年的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建设已趋近于完善,在向社会产出人才的过程中,其它有关专业的人才数量占地区向社会输出人才数量的20%,而体育专业人才数量则占地区向社会输出人才数量的50%,这一数据的提出,也显著看出了目前该地区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为了满足区域的这种经济发展趋势与人力资源诉求,地区应着重或加大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将人才需求市场进行拓展,以此在真正意义上做到通过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实现社会人力资源需求互补。

  2.结束语

  为了实现通过文化产业提高社会经济,本文从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决定社会经济区域内人才质量与数量、实现区域性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人力资源需求互补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在真正意义上解决社会发展与社会人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C

  (作者单位: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俊珍,许治平,郭伟,王硕,于善,闵瑞欣,方可,张小清.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知识结构及演变趋势——基于2014—2018年体育核心期刊论文的引文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2):69-79.

  [2]张大为,成婉毓,刘兵,郑旗,康健. 社会资本视角下体育志愿服务研究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镜鉴[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12):26-32.

  [3]蔡建辉,李增光,沈克印. 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推进路径——以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为例[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12):53-60.

  [4]洪岩璧,华杰. 健康行为代际传递模式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基于CHNS2015的实证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6):39-48.

  [5]吴剑,吴瑞珠,王蕴红,陈晓红.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院校康复专业学生健康素养培养的课程建设思考[J]. 科技智囊,2020(11):51-55.

  [6]窦正毅. 高职体育保健教育教师培养制度——评《现代高校体育健康理论与体育保健的科学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20,39(10):268-269.

  [7]黑生林. 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路径浅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12):52-53+114.


【编辑:editor】
上一篇:体育产业融合下的经济增长过程及因素分析
下一篇:体育特色发展建设对社会经济提升的影响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