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留学生教育服务环境的分析与优化
文/康宏 孙宾 李军   2021年第7期第105页  2021-06-23

  摘要:留学生教育服务环境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主体、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广东高校留学生生源地逐步扩大,留学生规模位居全国前十,学习生活环境优良,政府资助力度不断增加。但同时,广东留学高校学术声誉不高,学科专业优势欠缺,政府资助力度不够,留学人数呈下降趋势。优化广东高校留学生教育服务环境,应提升高校学术层次和专业课程质量,完善奖励扶持政策,实施柔性化管理。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服务环境;需求

  一、留学生教育服务环境的涵义及意义

  留学生教育服务环境,是指为满足留学生教育需求,政府和高校向留学生(消费者)提供有形与无形教育产品的服务过程。它不仅包括高校、专业、课程等影响教育服务过程的核心产品,还包括食宿、社交、奖励等支持性服务活动。

  广东省作为对外贸易大省,也是来华留学生聚集较多的省份。《2018年来华留学生统计》显示,广东省高校2018年来华留学生为22,034人,居全国前十[1]。留学生教育是教育服务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优化留学生教育服务环境,不仅能满足留学生的教育需要,而且还可以通过刺激消费、拉动外资、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为留学生接收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

  二、广东高校留学生教育服务环境分析

  (一)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

  广东省海岸线长,面向南海和东南亚,毗邻港澳,港口众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设施建设良好,对外贸易便利,留学生的可进入性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粤留学发展空间巨大。

  2.生活环境优良

  广东高校普遍尊重留学生饮食习惯,重视留学生食宿条件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学生饮食服务,基础生活环境良好。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三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专门开设有留学生食堂、西餐厅、各国风味小吃街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宿舍条件良好,食堂有不同的特色档口。

  3.留学专业认可度高

  来粤留学生对汉语的认可度最高。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最受留学生欢迎的专业是汉语教育。同时,为了增加留学生人数,拓宽留学生专业选择,许多高校结合传统优势开设有理科、工科、农学、医学等专业。如暨南大学开设的中医专业,包含了中医中药、针灸、中医食疗等相关课程,学生在学习和传播中国传统优势文化的同时,就业和工作也更易受到社会认可与尊重。

  (二)劣势

  1.教育市场敏感性强

  教育市场受到国际秩序、国际贸易、国家外交政策等诸因素影响。随着广东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国际地位日益突出,教育服务市场受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也会更加敏感。近两年中美贸易战使中美关系曾一度陷入冰点,出现了一系列的贸易问题,同时也波及到了教育市场。如2019年教育部发布赴美留学预警,同年在香港发生的大规模暴乱不仅影响到香港国际贸易港口地位,也直接影响到境内外高校的留学生来粤交流。

  2.留学生人数减少

  根据2012、2016、2018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留学生人数排名前七的省市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天津、广东。其中,北京市与上海市是全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两个城市,江苏省、浙江省等省市留学生人数均呈上升趋势,而广东省留学生人数却在下降,排名在跌落。如2012年广东省留学生的数量为20940人,排在全国第三名;2016年广东省留学生的数量虽然增加为24605人,但排名却跌落到了第七名;而2018年,广东省留学生的数量仍位居第七名末位,但人数不升反降,减少为22034人,进一步拉开了与留学生数量先进省市的差距。

  3.财政扶持力度不大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省份GDP总额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省GDP总额达到了97300亿元,连续30年全国第一;江苏省GDP总额达到了92595.4亿元,低于广东省GDP总额,排名为第二位。但与江苏相比,广东省在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优势不明显。这既与广东省在全国的经济实力不相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的发展后劲。

  具体而言,近年来,广东省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投入的资金数量一直不断增加。2015年4月,广东率先在全国启动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简称“双高”)建设,3年投入资金超300亿元,以“双高”对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2017年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公布不久,广东省财政厅又率先在全国公示“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方案,当年安排6亿元支持5所入选“双一流”的高校,其中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投入资金较多,共达5.7亿元,占到总额的95%;其他三所高校则获得了3千万元的建设投入,占到总额的5%。[4]

  同期,为了推进江苏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自2017年起,江苏省财政对重点支持高校给予每年每校1亿元左右的综合奖补经费,对培育支持高校给予每年每校3000万元左右的综合奖补经费。2018-2020年,江苏省级财政按照每年9.17亿元的专项经费额度支持15所“双一流”高校[5]。

  4.奖学金激励政策不明显

  广东GDP的经济优势同样并没有体现在留学生奖学金的奖励金额中。由2019年广东省财政厅与2014年江苏省财政厅统计所得,2019年广东省留学生奖学金本科学生为10000元,硕士研究生为20000元,博士研究生为30000元。而早在2014年,江苏省留学生奖学金本科学生为30000元,硕士研究生为30000元,博士研究生为30000元。

  可见,广东省与江苏省在留学生奖学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与广东省GDP连续30年全国排名第一的经济大省地位不相符,也影响到广东留学生自我获得感。

  5.高校层次偏低

  目前,广东省高校(本科)数量为67所;江苏省高校(本科)数量为77所。“双一流工程”实施前,广东省985高校的数量为2所,211高校的数量为2所;“双一流工程”实施后,广东省有双一流大学A类2所,有5所高校的18个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而江苏省“双一流工程”实施前,985高校的数量为2所,211高校的数量为9所;“双一流工程”实施后,有双一流大学A类2所,有15所高校的43个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

  可见,与江苏省相比,无论是本科高校总数,还是985、211高校,或是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广东省在高水平大学的数量、层次和水平上均没有优势。

  三、广东高校留学生教育服务环境优化

  随着我国2020年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以及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正成为来粤留学的主要生源地,广东省高校留学生生源地将不断扩大。广东省应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契机,将留学生教育作为提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手和软实力,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对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注,不断优化广东高校留学生教育服务环境。

  (一)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构建区域战略联盟

  为了减少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对留学生教育的负面影响,广东高校可充分发挥沿海地理优势,依据“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尊重地缘、文缘、亲缘、历史和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基础上,主动建构一种区域性战略联盟,形成联动合力和区位优势来吸引来华留学生源。[6]如与香港、澳门两个地区高校进行互联,探索新的开放模式;根据省内各个城市大学的不同发展定位,展开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创新性项目。

  (二)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提升高校专业学科竞争力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具有吸引留学生的学术声望和资金优势。广东省政府应加大对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教育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引进国内外高端优秀人才,突出留学专业的中国特色和广东特色,在学科、课程等核心服务产品上更好满足留学生对教育质量的需要,使留学生高校在国内同类院校乃至国际上获得良好口碑,形成品牌效应与极点效应,满足留学生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完善奖学金政策,实现柔性化管理

  为了与30年GDP全国持续保持第一的经济大省地位相适应,广东省政府及高校应进一步改革现有成就奖励政策,进一步扩大奖学金的金额,增加受惠学生的覆盖面,提升奖学金政策对留学生吸引性。如可专门设置一些奖项给予来华留学生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才,增加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广东留学生高校应本着尊重、人本的原则,完善“学伴”计划,增强管理人员与留学生、国内学生与外籍留学生,以及留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更好地满足留学生尊重、社交与归属感的需求,使教育服务环境更加柔性与人性化。C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项目来源:2019年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湾区时代佛山引进香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政策思考”,课题编号:2019-GJ010

  参考文献

  [1] 忠建丰.来华留学生统计[Z].教育部,2019.

  [2] 李肇星.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Z].外交部,2004.

  [3] 2019年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学科[OL].https://www.dxsbb.com/news/43247.html.2019-07-25

  [4] 广东“双高”大学对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显著.[OL].http://www.sohu.com/a/196847409_678344.2017-10-08.

  [5] 江苏省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进入部省共建行列.[OL]https://www.liuxue86.com/a/3876137.html.2019-01-15

  [6]陈丽,伊莉曼·艾孜买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近10年发展变化与策略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10):27-36.


【编辑:editor】
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淘宝镇”模式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经济价值观视角下我国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策略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