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文/李文君   2021年第8期第171页  2021-07-19

  摘要:高校和企业是社会中两大区别明显的社会实体,但在人员管理和培养核心竞争力方面,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于高校来说有借鉴意义。本文将从高校管理的现状出发,探究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在高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现代企业 管理理论和方法 高校管理

  引言:

  高校管理同现代企业管理有相同之处,但高校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始终具有根本核心上的区别,要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还需要明确高校管理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引用。

  1.高校管理现状

  虽然大学、专门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各高校各自的教学目的不同,但管理效率低下、教育理念落后、收益低下等多种问题在各类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1.1管理效率低下。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是较多地依赖于国家,从而导致在高校的管理中存在机构过于冗杂、管理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在管理高校教务员时,缺乏对教学科研中心地位的确认,导致教育体制在编人员形式主义之风盛行,缺乏进取心。

  1.2教育理念落后。由于我国高校建设为国家主导,不以盈利为目的,导致高校在设置课程和专业时设置过于单一,没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来培养目标人才,缺乏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

  1.3教育收益低下。由于我国高校主要依托于国家建设,办学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教育经费支出,缺乏自主融资能力。近年来虽然国家财政支出在教育领域的绝对值在增加,但实际占GNP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因此由于教育经费缺口过大,已落后于时代发展。落后的教育设施设备同更高的社会人才需求不匹配,进而导致大学生就业情况较差。教育设施设备落后造成的影响在注重技术培养的高职院校当中尤为突出。

  2.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在高校管理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主要依赖于根据国家的计划要求,并非是依据市场经济变化形式,但是远离社会市场经济,并非脱离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所需求的人才需要由高校教育来培养,因此平衡高校教育和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是高校管理和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目前来说,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主要存在教育理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社会收益低下等几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还是因为远离社会市场经济造成的。为了平衡高校教育和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高校管理应该学习和建建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3.实际应用

  3.1高校管理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学习企业管理的竞争机制。高校管理应该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学习企业管理当中的竞争机制,减少学校非教学人员的数量。因为高校系统在体制之内,教师一直被称为“铁饭碗”,这致使有的教学人员出现了思想滑坡,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完成基础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信念,这样的教学风气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教学人员存在人浮于事的情况,也有教师待遇较低这个客观因素的影响,再加上高校经费向着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倾斜,教学人员相较于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受到了更严格的规定,但却得到了较低的工资,也间接导致许多教师心灰意冷,失去教学热情。

  许多高校的人员配比结构十分不合理,教学科研人员和非教学人员比例严重失调。经调查,某些学校非教学人员占道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非教学人员占比过多,导致学校办学资金浪费,挤占了科学研究、设备添置、教学人员可以使用的资金。尊师重道、重视人才培养的风气无法形成,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无法真正确立。

  由于上述可见的资金和人员配比不合理现象,也会导致高校为了省时、省人、省力,对人才的培养工作选取从简、从轻的方式。例如低水平的重复设置学校和专业,压低教育课时,降低教育标准,高职院校技术实践课程被压缩等等。这样安排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适应现有工作岗位的难度增大,难以适应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需求。

  为了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可以尝试借鉴和引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学习企业管理的竞争机制。教学和科研一直是教育的两个重点,高校的生存和向上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的人才。想要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需要有良好的师资条件和丰厚的工作待遇。学校资金要向教学和科研两个方向倾斜。引入企业竞争机制,意在激发高校人员活力,通过削减冗杂机构、绩效考核、竞争上岗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尸位素餐者,激发高校人员活力,提高高校人员效率。

  3.2高校管应该理借鉴企业质量管理办法,鼓励创新。高校管理和企业管理在激励创新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方面是相通的。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意在企业要在同行中优先发展,比同行更有效地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难题,生产出难以替代的产品或提供超乎行业水准的服务。高校发展同样如此。一所高校想要得到向上的发展,就必须培育出更多的有用人才,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一所高校想要做到国内一流高校水平,就应该将核心能力及其培养计划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样是包括师资力量在内的教育资源和科学研究成果以及有特色有水平的专业科目。当高校具有以上核心竞争能力,就能拥有更优质的学生资源,可以创造更优质的科研成果,形成吸引生源和提高高校核心竞争能力的良性循环。

  但就目前而言,许多高校由于缺乏激励创新的机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损失现象和科研水平不高的局面。普通高校应该借鉴企业鼓励创新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从两个方面完成高校的升级。一是利用资源倾斜在高校内培养创新氛围,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和科学研究质量,这不但有利于优化高校整体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物上的集中管理优势,也对推进社会改革和国家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二是优化对高校生的培养,力图满足社会人才需求。高校应该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由政府作为引导,配合相关部门,学习企业将产品推给用户的方式,将高校毕业生推给用人单位。可以采取由政府引导建立学校和企业直接对话通道,配合企业,需要高校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工作机会,学校为企业输送合适人才,并负责一段时间之内的回炉培训,保证人才质量,既保护了企业利益,也凸显了高校教育的重要作用。

  3.3高校管理应该引入企业营销意识和品牌意识。随着高校改革深入,招生计划不断扩大,再加上网络教育不断发展,国内外、线上线下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萌发。这种转变对于高校来说既可能是上升的阶梯,也可能是下行的挑战。各类高校应对这种转变的方式不同,但主要都是从提高高校硬实力和扩大学校知名度两个方向出发

  苦练教学、科研和技术,提高高校硬实力是高校进行营销和树立品牌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高校还应该学习企业,建立高校自己的营销意识。高校首先可以设立宣传部门,建立高校宣传的信息网站,通过研究本校适配的学生群体进行本校特点发掘,这些特点不仅局限于学校本身的硬实力,也可以包括学校环境,学校饮食状况,学校文化氛围等不同方面,通过发掘高校特点,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对高校特点进行宣传,营造高校整体形象,有效吸引生源。例如以过硬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著称的清华北大,武汉大学美丽的樱花,成都地区大学自带的美食吸引力等等。

  4.结束语

  我国高等教育建设主要依托于国家指导而非市场经济,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杜绝教育的经济裹挟的危机,但是也同样面临着和社会发展脱节的现状。如何平衡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保证教育独立性的同时,让高校学生拥有立足于社会的能力,是高校教育面临的核心挑战。就目前现状而言,这个平衡显然是向教育独立性倾斜的。为了平衡教育独立性和社会发展,适当借鉴和学习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是可行的。C

  (作者单位: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建国,方耀华,刘耕.再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6).86-88.

  [2]钱琳琳.服务营销视角下高校形象塑造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

  [3]叶汉钧.大学形象塑造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73.

  [4]杨睿宇,刘业峰.刍议应用型本科高校引入企业TQM模式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1,(10).28-29.

  [5]任成龙.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商情.2020,(19).122-123.


【编辑:editor】
上一篇:产教融合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下一篇:全国仓储业数字化调研报告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