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装备行业的2017与2018
——专访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工业车辆分会会长、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院长 唐超
文/本刊记者 孙昊  2018年第03期第65页  2018-02-07

51-80_P15_RGB.jpg

发展迅速的2017

  唐院长表示,近年来,智能制造、智能物流与电商、零售的结合已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物流对于高科技概念,如大数据、互联网+的追求,也已经超出了人们本来的想象。“如今,中国的物流园区规划规模已经在世界上处于前列了,既令人叹为观止,又十分激动人心。2017年是中国仓储板块迅速膨胀的一年,其中很多领域的发展是我们在表面上看不到的。唐院长认为,社会物流体现出了两极分化的特点,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与一些巨头企业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从规模上来看,有一些项目体量非常大。“在之前我们概念中的仓库,每日处理订单数能够上万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物流中心了,但是现在许多电商企业的每日订单处理数都能够达到十几万二十万,这就需要仓库具有几十万个货位的容量。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是中小企业不具备实力去关注的,但是这种大型企业创造大型项目的方式,确实是未来我们物流业发展的方向。”除此之外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精细化、个性化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在智能制造领域是一种必备的要素。“我们的物流设备都经过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所采用的产品解决方案都具备世界级的水平。包括机械手、AGV等高技术设备,对于控制的要求尤其高,对于精细化对接的需求也是我们之前的传统仓库难以想象的。通过由点带面,实现整体进步,最终促进了我们中国物流装备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时,要实现集成化控制,对于软件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
  这种发展方向会使得一些原本专注于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企业对物流业感兴趣,从而进军物流仓储行业。“这些企业进入物流领域后,由于起点就很高,在与行业内一些中小规模的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的竞争中具备天然的优势。”除了软件不断发展,行业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规模大型化、运行高速化、功效智能化,无论是对硬件还是软件的要求,中国市场都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为数众多的工业车辆企业也在向智能仓储领域转型,开始是通过资本运作,用并购、合作等方式来获得自己需要的技术积淀。但近年来,随着技术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些企业自身开始在自动化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这一背景下,最直观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工业车辆生产企业都在做AGV,并且是要做集团化、群体化的AGV解决方案,通过打造平台来实现更多功能。”唐院长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创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市场有了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根源就是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更加高效的工艺设备解决方案来处理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有了这些设备作支撑,我们就能实现打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供应链的远大目标。”

 

提升是必然趋势

  在2017年的行业发展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业车辆领域。2017年工业车辆国内外市场均创下历史新高,远远超过了预期的10%增长,国内市场增长达到38%,出口增长达到了23%,出乎了大多数业内人士的预料。之所以实现这种程度的增长,是因为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中心,三四线城市物流设施等物流基础建设的不断增长,制造业随着经济企稳回升造就了对设备的需求。除此之外,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对效率、自动化水平的追求升级,也在工业车辆市场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整个市场曲折向上发展的过程中,电动叉车、新能源叉车、仓储车、AGV等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设备也越来越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靠拢。目前,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叉车数量已经达到了世界总产量的40%,可以说“中国制造”的叉车产品在国际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从一个方面见证了中国开始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历史进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叉车制造龙头企业会跻身国际品牌前列,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精细化、差异化的发展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实现健康、稳步发展。
  “有许多人说物流装备市场在2017年实现了回暖,我不认同这种叫法,我认为这些提升实际上是必然发生的事情,是符合发展规律的。近年来物流业的新兴市场不断出现,新客户的需求实际上是一种刚性需求,是无法避免的。要满足这些新用户的需求,需要设备在质和量上都不断提升。由于大家对物流业的市场前景都非常乐观,因此在量上的增长是必然发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产业升级与创新以及企业对于核心团队的打造。”唐院长认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不断调整自身发展策略来满足市场需要。随着跨界创新成为常态,物流业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也就使得社会上各行各业对物流产生了需求与依赖。“刚性需求的不断增长,可以刺激物流企业和物流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发展,想方设法地去为客户做到最好的服务。”

 

精细化与差异化

  虽然发展迅速,但唐院长认为,我们的物流装备行业还存在着一些通病。其中最明显,也是最老生常谈的就是制造质量问题。在这个众多新兴企业不断涌入的时代,企业制造水平参差不齐不可避免。同时,高速的发展也制造了很大的人才缺口,专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甚至断档的情况。从技术方面来看,一些企业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技术储备不足,导致工艺流程出现瓶颈,无法实现在招投标的时候对客户许下的承诺,无法完成设计初衷。“这种盲动式的发展,是市场发展远远超过预期的背景下所必然出现的问题。另外,我们的民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关注度也有待加强。许多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了销售上,在招揽客户和项目实施板块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相对来说就放缓了技术研发和储备的脚步,使得我们追赶国际先进技术的步子总是迈得不那么大。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这些新兴企业所选取的发展道路非常理解,但我还是要提出建议:企业发展不能仅仅片面地贪图做大,只有做优、做强、做精之后,才能更好地追求规模,要避免揠苗助长。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在技术研发方面多下功夫,真正重视起来;其次,企业不能只低头拉车,还要多抬头看路,看看国际上有哪些先进技术,看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自己的设备更适合哪些行业,毕竟现阶段欧美的一些老牌企业还引领着物流设备发展的潮流,我们要更多地学习、观察,正视差距,缩小差距。最后,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储备。只有把人的要素重视起来,企业才有未来,才有发展。”
  从行业发展的整体形势来看,未来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还有一些老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一直存在的价格战问题。“随着物流业发展更加迅猛,价格战也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另外,随着民族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在中国的外资品牌也已经不自觉地被拉入了战团。对此,我的建议是,企业不要仅仅关注眼前利益,要将中长期发展真正重视起来,要有打造‘百年老店’的意识,注重品牌的培育,企业的领导者要具备企业家精神,要多考虑在自己的细分领域中怎样成为专家,明确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企业的优势。”唐院长呼吁,中国市场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能力做到全面覆盖。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先实现做强做精,再去考虑扩大规模。“企业不管规模大还是小,只要能为行业提供新思路,新想法,不管是巨头企业在重金支持下的规模化研发,还是中小型企业针对某一领域的独辟蹊径,都足以被载入物流设备发展的史册。”C


【编辑:editor】
上一篇:昨天,今天,明天
下一篇: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全线出击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