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永远在路上
文/林木  2019年第01期第36页  2018-12-20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0年,40年来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我国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细思起来,我觉得思想解放是主要因素。
  第一次思想解放是破除“两个凡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的社论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而且社论是经过了当时的政治局同意的。在当时,反对“两个凡是”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倘若在“文革”期间,这些反对的人早就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亿万支脚了。在那个思想钳制和政治专断的年代,容不得任何质疑“两个凡是”的言论,你反对“两个凡是”,肯定会被“全国共讨之,全民共诛之”。
  然而,刚刚从“文革”深重灾难走出来的中国,亟需一场变革让国人从梦魇中醒来。中国若要发展前进,必须打破把毛泽东的话作为判断一切是非标准的神学信条。好在邓小平、胡耀邦等人以极大的胆魄,推动了接下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思想钳制和政治专断,也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次思想解放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又启动了一场思想大解放,解决了姓“资”姓“社”问题,消除了“左”的思想对改革开放的阻碍。上海解放日报以“皇甫平”之名发表文章,《上海要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文章说:我们要在全党、全民中深入开展深化改革意识的再教育,普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和科学的民主观念,形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的全民共识,造就崭新的改革开放的舆论环境。姓“资”姓“社”的问题解决之后,我国建立起市场经济制度,从沿海到内陆,开始全面开放。之后的1997年,作为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继续,又打破了对公有制的崇拜,在所有制问题上又有了突破。这次思想解放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不是万能的,所以要搞市场经济,让市场经济发挥作用。
  然而,这次思想解放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所有权问题,公有制为主体仍是不可触碰的红线,所有权形式与意识形态仍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到底,真正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并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接下来国企不断扩张地盘,民营经济仅仅在国企来不及控制的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自己,其他领域则是国企的陪衬,而不是真正自由竞争的民企。
       中国加入WTO后,真正意义上融入了国际社会,不仅经济得到极大发展,思想又一次得到解放。当时一位年轻的中国经济学博士写道:“既然我们已经下定决心选择了开放与竞争,就没有理由对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满怀忧虑,因为WTO对于我们的最终价值在于,它能够对国人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凝固和禁闭状态的思想观念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倒逼国内改革,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制造业在这场改革中受益最大,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回头看看,40年来,每一次中国走到历史关口,都是以深化改革来进行突破,而每一次改革开放启动之前,我们国人的思想意识就会有激烈的碰撞。在这期间,思想解放会推动改革的成功,包括意识形态观念、所有制结构、行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等,都有重大的突破性的进步。
  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曾经提出体制改革的设想;近年中央纪委研究室也曾指出,影响反腐败成效,体制障碍是最大的障碍,机制缺陷是根本的缺陷。那么涉及到体制改革,诸如民主与法治、土地产权、知识产权、权力的监督与限制等体制上的问题,现在仍然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认识,影响相关领域改革的深化。
  当下,我们面临国内外极为严峻的形势,再一次走到历史关口,因此新的思想解放又将会为新的改革开放创造基础。梳理4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每次思想解放都是与那些旧规则、“左”的思想决裂,每次都会更加融入国际社会,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那么今天是否还会走这条路径?
  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将会达成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性的共识,因此思想解放永远在路上。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古代物流之动力——水
下一篇:内陆港的发展问题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