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面促物流现代化 发展多式联运提质增效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刘大成
文/本刊记者 孙富奇  2025年第4期第8页  2025-04-15

  抓紧五方面发展 促物流现代化转型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刘大成认为,当下地球环境的变化、非有机智慧的发展和我国产能过剩使得物流未来发展将面临更多的不可预测因素。因此,物流行业、企业应发现变局、依靠变局、利用变局、破除变局。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装备、标准、顶层规划、数据驱动和供应链等五方面全方位发展智慧化,从而快速向现代化物流迈进,提升物流水平与效率。

  从装备角度说,无人、智慧化相关设备的引入,有助于物流行业、企业自身的降本增效,进而促进物流所服务行业的提质增效;从标准角度说,设立、完善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有助于物流行业、企业找寻到一个“底线”,并从“底线”向上向优迈进;从顶层规划角度说,大力发展铁水公空多式联运,推动央国企开放数据和数据共享,可减少无效物流,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从数据驱动角度说,细化数据颗粒度、大数据的运用以及大数据常态化,有助于物流行业、企业更快速找寻到市场切入点、信用增长点、创新发展点、用户维护点、运营完善点;从供应链角度说,则是能够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发展水平与进程,促进物流行业、企业转型变革。

  此外,刘大成还预测三年之内非有机智慧的发展水平极有可能达到代替人作为决策的主导者,因此,物流行业、企业还应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融合思考,从而构建数智化的未来,以辅助物流行业、企业的未来决策。同时,两者的融合将使得物流行业、企业能够直接且畅通地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强化物流行业、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物流行业、企业在整体链条中的连接效能。

  发展多式联运 有助于多领域破局

  刘大成认为,物流行业面临诸多革命性改变,特别是物流行业中的仓配和货运两大领域。其中,仓配需要以智慧化设备、数字化系统融合构建高质量仓配体系,而货运领域同样面临智慧化设备、数字化系统需求的同时,还应在货运运输形式上以多式联运为突破口,找寻更多的提质增效空间。

  对于我国货运运输近年来多式联运的发展,刘大成表示,在过去十年间,政策引领助力了多式联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如行业、企业间信息共享能力差导致多式联运中的“一单制”“一箱制”占比低;国内法律法规缺失或不完善导致单证物权凭证功能依旧较弱;基础设施陈旧、不健全导致衔接不畅、效率低下;以及我国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

  刘大成针对货运运输中的不同形式也指出了优化核心,公路货运领域应聚焦甩挂运输和带板运输,铁路货运应聚焦开放竞争性市场并专注最前/最后一公里,航空货运应聚焦开放空域、发展低空经济和港航一体,江海货运应聚焦北极航道的建设并提振内河航运。而以上种种,其实也是通过优化多式联运中的不同货运承载形式的能效,形成单点突破、聚合成长的终局,进而加速推进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完善。

  构建第二代多式联运

  物流提质增效,仅以成本而言,城市支线物流和末端物流占比较大,如何能够有效降低城市支线物流与末端物流的成本?刘大成再次提及其自2016年推出的理念,即第二代多式联运,重新构建标准智慧载具“百搭箱”,并依托“百搭箱”与自动立体仓库,实现货物向社区、企业边缘靠拢,降低配送距离从而减轻运配成本。

  数智化则在其中发挥算法、调度、整合等实时功能,避免货物的拥堵以及部分社区、企业边缘货站的压力,将城市内的货物存储整合一体,确保运配时间、距离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城市支线物流和末端物流的效能。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加强供应链金融一体化建设,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