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长安的荔枝》看冷链物流变革
——专访东六元物流总经理廖彬
文/李冰漪  2025年第8期第6页  2025-08-20

  从《长安的荔枝》所想到的冷链物流变革——东六元物流廖彬谈“由专到传”的转变之路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用精密计算与技术改良,将岭南鲜荔送达长安。千年后的今天,冷链物流从业者仍在破解“鲜货运输”的终极命题。近日,东六元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彬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谈到,现代冷链正从“专业运输”向“高效传递”转型,但行业痛点与民营企业困境仍待突破。

  冷链物流:技术迭代下的“老难题”

  廖彬分析,当前冷链行业存在三大矛盾。他在肯定冷链物流这些年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也谈到冷链基础设施失衡。比如,一线城市冷库趋于饱和,在一定程度上,冷库空置率的问题亟待解决。县域及农村地区覆盖率不足30%,“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成为鲜货损耗重灾区。

  此外,冷链的技术壁垒有待突破,高端制冷设备、智能温控系统依赖进口,国产技术在精准控温、能耗效率上仍存差距。特别是冷链的成本困局迫在眉睫,据了解,冷链运输成本较常温高出40%-60%,而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设备更新与运维费用,降本增效依旧是冷链物流的关键。

  民营企业:创新先锋的生存困境

  “民营企业是行业的‘毛细血管’,但常面临‘供血不足’。”廖彬坦言,冷链行业重资产属性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门槛高,银行贷款审批周期长等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从《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正式实施,民营企业开始有法可依。同时,民营企业融资越来越顺畅。相信在不久之后,即将迎来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期。

  破局之道:政策扶持与生态共建

  针对行业痛点,廖彬提出“政府支持、企业共建”的解决方案。他首先肯定这些年的政策加持,让冷链行业蓬勃发展。他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力度,如设立民营企业冷链专项基金,对县域冷库建设、新能源冷藏车购置给予30%-50%的政府补贴;一体化融资流程,推出“冷链设备融资租赁”政策等等。

  他还提到技术共享建议,推动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成立技术联盟,开放智能温控系统、路径优化算法等核心技术,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协同发展,倡导“区域化共享仓”模式,通过企业间仓储、运力资源共享,将空驶率从40%降至10%以内,实现降本增效。

  “《长安的荔枝》里,李善德用‘转运仓+驿站接力’破解运输难题;今天,我们需要用数智化、共享化思维重构冷链生态。”廖彬强调,冷链“由专到传”的转化,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行业协作模式的革新。唯有政企合力,才能让“新鲜”真正触达每个角落。


【编辑:editor】
上一篇:击穿冷链 物流的表象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