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数智化转型情景剧
  2025年第7期第18页  2025-07-12

  背景:立足于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双重背景,老牌钢铁物流园急需数智化转型。某物流园管理部张总和负责数智化转型技术主管李航的对话——

  场景一:

  物流园监控中心,布满了雪花屏的监控墙前,张总皱眉看着混乱的画面。

  张总一把扯松紧系的领带。“小李,刚装的智能摄像头怎么又黑屏了?”

  李航推了推眼镜无奈地说:“张总,咱们园区电路系统还是2000年安装的,新设备超负荷就跳闸……”

  场景二:

  园区主干道,张总和李航走出了监控室,两人边走边谈。

  李航递给张总平板电脑。“这是从其他同行那里获得的数据,数字化园区能让效率提升30%。”

  张总苦笑地说:“咱们园区里的运输队连扫码枪都用不利索,太‘智能’用得了吗?”

  场景三:

  仓库区,不同颜色的货物杂乱堆积着。

  李航指着仓库区说道:“我们可以先改造C区仓库,试用AGV搬运机器人。”

  张总脸色木然地说:“去年智能地磅装了三个月,结果和财务系统不兼容。唉,想起来我就头疼。”

  场景四:

  管理部办公室内

  “张总在园区工作多年,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李航心中暗道,但是作为数智化转型技术主管,只能积极寻求张总的支持。

  李航说:“园区数智化转型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牵头立项,现在咱们是现场走访、实地调研找问题。您刚才说的问题确实存在,我都记下了。”

  场景五:

  管理部办公室窗外大雨如幕。

  李航指着平板电脑说,“您看看,咱们分三步走的方案:先做基础设施升级,再建数据中台,最后……”见张总未回应,李航又拿起手机。“您看这个实时热力图,高峰时拥堵都是因为……”

  张总两眼紧盯着屏幕。“等等!东门这个红点是咋回事?”

  场景六:

  管理部办公室窗外雨幕中,货车排队进场溅起水花。

  李航说:“这个显示是某商户扩建货棚导致通道变窄……”

  张总沉思了一会儿说:“那方案就从智慧门禁开始吧,把商户数据都接进来。你发个通知,明天召开会议,主题是园区数字化共建说明会,大家提前把园区里的问题都想想,先进行方案前的意见汇总!”

  李航看了看张总,半开玩笑地说:“多谢张总鼎力支持!”

  传统物流园数智化的升级,成功之路各有不同——

  “最难的不是技术,是打破各个部门的数据割据'围墙'。”

  “给每个岗位找到数字化升级的'甜区'。”

  “用可见的收益去说服。”

  “传统经验+数字工具=真正的数智物流。”

  对此,读者朋友您有何高见?

  技术的变革是对组织架构的挑战

  文/昆明振辉物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张振辉

  作为一名物流领域规划人员,我最初的业务是协助老牌物流园区企业进行数智化转型。

  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企业推进转型的决心——尤其是高层领导的决心最为关键。这直接决定了遇到问题时是彻底解决还是暂时回避。

  以某钢铁物流园为例,这个基于传统行业建立的园区内基础设施设备繁杂,包括接货、理货、发货等环节均存在管理盲区。特别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底层金融架构亟须升级,风控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传统手段获取的数据未能有效利用,导致整个园区从日常运营到客户管理都面临整合升级与精细化管理的挑战。

  但该物流园的数字化改造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历经现场访谈、实地调研、行业对标等环节,整个过程持续近一年。案例中的张总反映了当前普遍存在的转型心态,也揭示了实施难度大的症结。在物流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数智化虽是必然趋势,但要同时解决企业持续创新和历史遗留问题却非易事。

  关键成功要素如下。

  第一,必须将数智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企业高层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并强力推进。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员工主动改变与参与的意愿。由于传统流程和操作习惯根深蒂固,员工往往不愿改变。特别是在传统“金字塔”式组织架构下,数字化转型容易被视作上级指派的任务,而非全员自发行动。例如,某园区在数智化改造中,管理层发现问题后立即成立管理委员会,由各部门指定专员参与实际工作,专门协调解决转型过程中的问题。

  正是这种高层推动,使得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的参与积极性持续提升,配合度日益增强。

  第二,在制定具体方案时,企业务必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技术。当前市场技术方案众多,必须重点考虑与园区现有信息化系统的兼容性。技术兼容性不足可能导致数据传输不畅,影响系统效率。此外,还需前瞻性地考虑未来升级需求,以持续满足物流货代行业客户的需求。

  解决“适配性”是个难题

  文/物流规划师 张帅

  传统物流园的数智化转型,犹如给行驶中的重卡换轮胎——既要保证业务不停摆,又要升级核心部件。

  通过本文案例可以看出,转型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思想难以统一、推行难等方面。但实际上,只要领导层明确方向,这些“难题”就不再是真正的难题。即使部分人员初期不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实践,最终也能达成共识。

  然而,传统园区数智化升级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基础设施与业务场景的适配性矛盾。以钢铁类园区为例,普遍存在重型设备智能化改造成本高(如行车RFID识别精度问题)、地下管线复杂导致IoT设备部署困难等问题。此外,动态称重、物料自动识别等特殊场景需要定制化AI算法,通用方案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必须逐项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

  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在园区改造过程中,绝不能因资金问题而选择通用方案,这种做法极其不可取。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传统大宗商品园区特有的“一货多码”现象,例如钢卷的出厂码、质保码、客户码并存导致的盘点误差。同时,多式联运引发的数据割裂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铁路货运单、船运舱单、汽运磅单等格式不兼容。这些问题都必须在数智化转型中通盘考虑并制定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物流园区虽以存储为主,但其枢纽功能同样重要。传统“仓配分离”模式与数字化要求的全程可视化存在冲突。若园区具备金融功能,还需协调银行监管系统对数字孪生数据的认证标准差异。

  这些都是生搬硬套其他同类型园区通用方案不可取的重要因素。

  基于实践经验,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1.优先在卸车区等痛点多、改造易见效的环节试点。例如,武汉某园区的“无人计量岛”项目,三个月内就将货车停留时间从45分钟压缩至12分钟,用实际效果说服员工跟进。

  2.重点培养既懂编程又熟悉货物吊装的复合型人才。建议从基层选拔实践经验丰富的“数字化班长”,他们往往是新系统落地的关键纽带。

  3.任何先进系统都需保留人工作业通道。以自动称重系统为例,雨季传感器可能受潮失灵,此时传统磅房仍可应急使用,这样才能让客户更愿意接受新系统。

  新浪网友甲

  从案例所说来看,我认为对数智化转型的认知最重要。因为正确的认知是成功转型的基础,员工思维的转变是数智化转型成功的关键。

  物流园在进行数智化转型时,首先需要对数智化转型有正确的理解和认知。数智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文化的全面变革。张总对于新技术新知识更新太慢,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因此阻滞了物流园的数智化转型。

  我认为该物流园应该从组织架构的调整入手,调整关键部门领导人,建立适应数智化时代的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培养员工的数智化思维,包括数据思维、系统思维、敏捷思维、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等,以适应数智化转型的需求。

  新浪网友乙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流行业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数智化物流园的建设能够顺应这一产业趋势,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物流园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从智能仓储、智能配送到智能安防,数智物流园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满足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从案例所讲来看,该物流园是个传统物流园,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无法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物流园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需要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园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对园区的精细化管理。

  当下,物流园数智化转型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领导决策与资金。依我之见,如果资金充足,有一个完美的数智化物流园区整体解决方案,启用李航主抓,那么该物流园必定能成功转型。


【编辑:editor】
上一篇:品牌的未来是个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