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的“
据官方数据显示,约70万家大大小小的货运经营者承运了超过中国物流的85%的货物流通需求,是物流行业,也是整个经济运行的中坚力量。
近日,在G7易流主办的2023年先进货运经营者会议上,超过800个运营比较好的货运经营者,认为货运总量会在三年内会超过2022年曲线的人不超过30%。说明大家对未来市场总需求的预期也偏悲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货运总量增长明显放缓是从2019年,也就是疫情之前就开始了;其次,最显著的下滑出现在2022年下半年,也就是上海封城结束之后;第三,2023年4月以来,需求曲线越来越接近2022年,说明后疫情开放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增长动力。从G7易流过去三年的数据看,在规模低于1500万元的企业中,大约30%左右的企业退出了市场,与此同时,规模超过10亿的大型货运企业也有20%以上退出市场或者不再独立经营。行业分布更加看起来像一个纺锤,而不是哑铃。
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可以说,2018年之前是物流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那是规模为王的时代,货运企业的“赚钱”法则也以此为准绳。但过去三年,这些完全走不通了。对此,翟学魂分析道:“货运行业是资源型行业。货量高速增长的时候,企业很容易跑出漂亮的自然增长曲线,但2018年之后,资源逐渐过剩,行业的特征也发生根本性变化。那些基于单点效率比拼的企业陷入内卷,连接的效率、配置的效率成为行业的新需求。”
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快递快运网络激烈的“价格战”之下,企业“增量不增利”的恶性循环传导到整个供应链条。货运经营者被迫将成本控制的颗粒度,细化到物流生产过程的各个要素,车辆可视化、加油管理、在途安全等都已经成为标配。“2019年之后,我们客户反馈给我们的声音是,客户的需求不是管好某一个环节,而是整体性地提升营收、提升利润、降低总成本。”翟学魂说道。货运经营者的核心竞争力,不再体现在一个点上,而在一个链上。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G7易流在战略上打破“管车”的标签,而是深入客户的“经营”。
货运经营者的选择
:
过去的“规模为王”,将企业的终局指向“做大”。而内卷时代,货运经营者的新活法,是“量利齐增”。在翟学魂看来,年营收在1500万元~15亿元的企业是市场的主流,他们的变化,才真正反映行业的变化。这实际上反映的是货运经营者的选择,其中显示的变化在于
一
大公司货量是非常稳定的,但是现金流很差;小公司货量不稳定,但现金流比较好。此时,把大小、线路、服务需求等都不同的客户进行有效组合,是对货运经营者智慧及运营能力的最大考验。过去几年,行业正在形成一个共识,即自有车变少,外协车辆增加。核心竞争力,不是用便宜的价格把运力包给调车平台,而是服务可控、价格可控、高效触发、持续积累。随着行业进入微利时代,企业资金流管理的周期,要从过去的以年、季度、月为周期,进化到以每趟活儿为周期,管理颗粒度细化到每一趟活儿的动态费用。对此,翟学魂认为这种变化对一家SaaS公司来说其实是个好消息,“因为当客户需求有升级的时候,你的软件和数据才有了用武之地。”
“连接”是新时代赚钱公式的开始
在高速增长时期,车队最主要的诉求是扩张规模,G7易流早年提供的IoT管车工具可以帮助解决车队规模扩大后的管理问题,所以颇受中小规模的车队青睐。如果说上个十年,货运经营者每一个基础的生产要素都实现了可视化;那么,下个十年,一定是把所有的货物、司机、过程、费用等要素连接在一个平台上做经营。由此,G7易流有了更多“跨界”的玩法,基于这一逻辑,G7易流开始形成“IoT+SaaS”的模式。其内部称之为“软硬一体,全链贯通”。而这套模式很快在煤炭大宗业务中表现出了有效性。涉及自动驾驶、智能装备、网络货运、车后市场、金融保险等领域。其进入了一个把技术能力用来重构装备、交易场景的阶段。
基于此,G7易流将过去成熟的各个单要素的管理系统,集成为财运通,直接为货运经营者的运营结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