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数字货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数字货运平台企业数量也不断增长,企业数量从2011年的82家增长至2022年的3683家,2011~2022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1.3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联合发布《中国数字货运发展报告》中指出,货运市场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一)货运物流需求增速放缓。公路货运市场占物流市场比重大,反映公路货运行业景气度的公路运输效率指数全年在100点以下,表明市场运行总体低迷。(二)货运市场结构加快分化。从细分领域看,网络货运企业反映收入增长的占比最多,达到82.4%。从反映收入下滑的细分领域看,整车运输、零担快运、零担专线、合同物流企业反映收入下滑的均超过20%,其中,零担专线反映下滑的占比最多,达到三分之一。(三)货运物流价格持续低迷。受能源价格短期内暴涨影响,实际承运企业不得不提价应对,由于议价能力不足,运价上涨不及油价上涨,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四)货运车辆过剩局面依旧。据统计,2022年11月货车销售同比下降31.9%。其中,重卡大幅下降62.3%,出现“七连降”。即使如此,全年货运车辆销量仍有望超过400万辆。(五)货运物流数字化转型提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公路货运行业相结合,持续为企业降本增效赋能。货运互联网平台进入2.0阶段。越来越多的货主和传统货运企业落户,不仅仅是看好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更看好打通运输数据链条带来的降本增效潜力。
货运物流数字化转型
据《中国数字货运发展报告》官方行业调查显示,有超过七成的货车司机使用过数字货运平台,数字货运平台已成为广大货车司机承揽货源的重要载体。更为具体的数字是,2022年我国数字货运整体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元,市场渗透率约为15%。2022年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总体呈增长态势。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59.7%)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有所增长,还有近三分之一(33.1%)的企业反映投入基本持平,两者合计占比超过九成(92.8%),显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保持积极态势。
一、
近年来,国内各省市,例如天津、山西、黑龙江等地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货运数字化转型,部分地方摸索出了发展数字货运的具体政策和特色模式。着力构建产业体系、创新体系、治理体系等三个体系,统筹协调数字货运利益相关方,共建“协同共生”的数字货运生态体系。
二、
与传统规制对象是企业不同,数字货运规制对象是数字货运生态系统。因此,要吸引数字货运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建立企业、政府、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推进新机制。实现从数字货运1.0向2.0、3.0升级,向产业赋能平台转型升级、向数字产业生态圈转型升级、向数字产业集聚转型升级。天津的“东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方法。目前,东疆数字货运产业形成了以满帮、货拉拉、路歌、美团、船讯网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型,以五矿、河钢、运友、荣程、金隅为代表的制造业货主型和以中通、极兔、韵达为代表的物流递型数字货运企业集群。从细分领域来看,涵盖干线物流、城配物流、零担物流,并已涉及多式联运的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正在探索公、水、铁联运模式。
《中国数字货运发展报告》中提出如下建议:培育数字货运领军企业、搭建数字货运产业集聚区、创建数字货运产业联盟、建设数字货运科创中心、完善数字货运信用体系、支持数字货运创业创新、培养数字货运人才队伍、开发数字货运物流指数、加大数字货运数据共享、改革数字货运监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