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数字里的逻辑
——专访云鲜产业研究院院长、云鲜冷链董事长钟贤柏
文/本刊记者 李静宇  2025年第5期第6页  2025-05-15

  “全国冷库空置率超36%”一石激起千层浪,市场焦虑情绪蔓延,质疑声和负面情绪随之扑面而来,冷库行业正在经历着深度调整与阵痛!

  一方面,国家大力扶持冷链物流建设,冷库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4年前三季度,冷库项目资金累计投入达365.07亿元,同比增长7.53%。冷库总量达到2.4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38%。

  另一方面,冷库空置率持续攀升至警戒区间。据中物联冷链委和链库平台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9月,冷库空置率已突破36%,部分地区甚至更高。行业人士指出,当前数据统计依然滞后。由于2023-2024年集中投产的2000万立方米新建库容尚未完全计入监测体系,实际空置数据更大。

  针对市场超预期承压现状,新的形势下,在政策加持与技术赋能下,我们能否找到冷库专属的价值逻辑和全新的发展形态?云鲜产业研究院院长兼云鲜冷链董事长钟贤柏(以下简称“钟院长”)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当前冷库出租率已透支行业增长预期,结构性过剩与区域错配并存。”钟院长就市场关注的三大焦点问题——高租金风险化解路径、空置率拐点预判、冷链价值重构方向进行了深度解析。

  冷库空置率背后原因

  冷库高空置率是近年来行业共性难题。我国冷库行业正面临系统性供需失衡。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数据显示,2021-2024年冷库空置率由28.6%攀升至36.4%,年均增长率达6.8个百分点。

  除空置率攀升外,租金下行也很严重,价格体系崩塌加剧着行业危机。据了解,全国冷库平均日租金由2023年Q4的4.5元/平方米跌至2024年Q4的3.5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2.2%。同时,区域市场分化更为显著:西安东郊已出现2.5元/平方米的破位报价,郑州部分冷库2024年11月成交价低至2.2元/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再降4.35个百分点。

  价格倒挂触发了行业洗牌。目前冷库与普仓租金价差已收窄至历史低位,长三角地区冷库运营成本达普仓的3.2倍,近十八个月全国已有217家冷链企业注销。

  针对冷库行业的结构性困局,钟贤柏院长指出三大症结:

  首先,我国冷库建设过快,超前建设透支了市场容量。我国从疫情初期开始大力扶持冷链物流,从2020年到2024年期间仅冷链的专项债项目数量超过2200个,总投资8800亿元,在短短几年间,冷库的数量激增。

  资本过热催生非理性扩张。过去几年,资本的涌入导致了冷链物业的过度建设,而疫情期间的需求激增又进一步推高了投资热情。然而,随着市场回归平稳,供给端的过剩问题日益凸显。这种空置率的高企,实质上反映了冷库行业在布局和需求上的误判。

  其次,时空错配激化了供需矛盾。钟院长分析指出,项目决策与市场周期严重脱节,特别是很多地方国企首次投资冷链,地方国企冷链项目平均建设周期达二十八个月,较民营企业普遍延长九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致使2023-2024年迎来冷库建成交付高峰。

  再次,供需错位,特别是需求端结构性突变导致行情雪上加霜。冷库数量增加,但市场的需求没有同步增加。以预制菜配套冷库为例,疫情期间预制菜需求激增,很多人跟风建冷库和预制菜工厂,为之上马的冷库越建越多,仅2022年相关冷库立项量同比暴涨187%。但预制菜“风口”一过,需求并未持续,2024年预制菜企业库容利用率仅58.3%,供需失衡的问题日益严重。

  高租金幻觉下的资产陷阱

  冷库投资被视为物流地产的价值洼地,投资冷库被认为是开发“金矿”,主要体现为“高租金”与“高回报”,但是“高租金”的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云鲜产业研究院钟贤柏院长强调,许多投资人只看到了冷库租金比普通仓库高3-4倍,但却忽视了冷库特有的风险。

  据了解,冷库投资面临“三高”困境。一是高建设成本,单位投资强度达普仓1.6-1.8倍;二是高运维成本,能耗占运行成本比例超65%;三是高空置风险,边际成本敏感度指数达2.37。

  钟院长分析,冷库无法存放常温物品,空置即意味着资源完全浪费,开启制冷系统就是持续烧钱,不开机客户就会流失。以一万平方米冷库为例,仅电费年支出就超138万元,日均刚性能耗成本超3000元。

  值得关注的是,冷库投资和干仓投资在投资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钟院长看来,冷链地产跟干仓的开发模式不同,中国的冷链仓储只占整个仓储市场的3.8%,是典型的小众细分市场,冷链仓库不仅需要巨额的土建投入,更要投入大量的制冷和保温设备,其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都相当可观。

  这就意味着冷链市场的风险远高于干仓,更为严峻的是,它的客户群体更为有限,冷链有效客户群体规模仅占仓储市场的2.7%,因此投资需要格外谨慎。

  与此同时,模式错位也催生了资产的沉没。许多开发商简单地认为冷库建设只是在干仓上的升级,加上制冷和保温设备就可以。很多“干仓”改“冷仓”的企业甚至直接照搬了干仓的开发模式,2021-2023年冷链改造项目中,采用“干仓+制冷”简易改造模式的项目,空置率达41.2%,较专业冷库高出23个百分点。

  更为具体的解释是,“干仓”是通过标准化和通用性来抵抗风险,但冷链仓库并非如此,冷链的租金虽然较高,但是它的专用性质让它面临“空置”和租金下滑的风险。冷链仓库必须精准地对接客户的需求,否则很容易陷入空置和资产贬值的困境。

  钟院长特别强调:“冷链仓库在满租的情况下运营成本或许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自身出租率不高,维护成本和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就会被凸显出来,运营不善,冷链仓库很容易出现空置。因此,冷链的开发不仅仅是建冷库,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持续运营,缺乏精细化的运营和管理,冷链仓的资产很难得到保障。”

  穿越风险周期的运营革命

  依靠资本和土地红利快速开发的时代已经终结,“躺赚”的时代已经结束,大量冷库正承受着“供需错位,租金下降,空置率上升”等盲目上项目所带来的后果。对此,钟院长认为,“运营能力决定一切,风险与收益从来都是相伴而行的,冷库高租金的背后一定是高风险。而化解风险的唯一手段就是高质量的运营。”

  钟院长指出,冷链地产进入2.0运营时代,只有通过精细化的运营,冷链资产价值才能得到保障。

  在冷库产业正在经历重大转变的环境下,判断冷库风险的关键,首先要把握好冷库的定位。冷库的定位对于投资而言如同通往未来的船票。

  定位为什么如此重要?在钟院长看来,冷库70%项目的成功源自精准的项目定位。对于冷链供应链来讲,产地库和销地库的投资逻辑完全不同,高温库和低温库的投资逻辑也差异巨大,如果投资定位错误,项目注定会失败。

  首先,从产业维度上分析,需要破解产地库的“季节魔咒”。钟院长调研发现,如果想要投资产地库,必须深刻地理解当地的产业特征,精准定位,并制定精准的运营策略,才能避免踩坑。

  据了解,农产品通常是在特定的季节上市,以陕西洛川苹果为例,秋季采摘后最多存储到第二年的五六月份,仓储周期集中在10月至次年5月,意味着冷库的使用期最多也就是半年。同时,农产品极易受到气候的影响,若某年产品的质量不高就不敢大规模入库存储,这意味着产地库的需求不稳定,风险高。

  其次,从区位维度上看,需要破解“区位悖论”。钟院长分析指出,一、二线城市土地成本高,竞争激烈,但是需求大,而三、四线土地成本低但是需求相对薄弱,因此,在不同的区位投资,需要根据具体市场需求找到合适的项目定位,精准定义建筑的形态,这些都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投资成本和未来的收益。精准的项目定位能让冷链项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错误的项目选择会让项目面临失败的风险。

  轻资产运营的迷思

  近年来,轻资产模式在冷链物流中备受关注。

  轻资产模式的核心是通过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去盘活重资产,使这些资源发挥出更大的资产价值的过程。这种模式在某些行业确实具有优势,但很多冷库项目的运作却折戟在轻资产的迷局里。

  很多人认为,轻资产只是简单的物业管理与招租。但钟院长表示,这其实是误区,真正的轻资产是通过资源整合,利用知识型资产和大规模的协作来赋能产业,并不是想象中简单的物业管理和招租管理。

  钟院长表示,“如果只依赖于低层次的轻资产运营,那注定会让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特别是在冷库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这种浅层次的轻资产运作只会加剧市场的矛盾。”

  钟院长把轻资产运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最为基础的物业管理和招租。这种低维运营竞争难以应对买方市场的压力;第二个层次是仓储托管和第三方物流,这种仓配一体化的模式看似完美,但由于门槛低、竞争激烈,最终会面临亏损的风险;第三个层次才是轻资产的真正价值所在,是生态赋能的黄金法则,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打破企业边界,真正实现产业赋能。

  钟院长介绍,真正的轻资产并不是“空口套白狼”,而是通过战略性地调整资产结构达到最优的效果。这些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围绕项目的特点、地域的优势,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打造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轻资产成功的关键。

  据了解,云冷1号项目通过构建“交易+冷链仓储+标准化社会化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将客户采购的物流成本降低43%,实现冷库的满租经营,收益超出行业均值140%。

  轻资产不仅仅是一个热门的概念,它背后需要深刻的战略思维和强大的运营能力,通过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打破企业边界,轻资产才能为冷链行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在如今空置率高、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只有懂得如何优化轻资产结构,构建核心的竞争力,才能在冷链行业立于不败之地。C

  国家大力扶持冷链物流建设,冷库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冷库空置率持续攀升至警戒区间。


【编辑:editor】
上一篇:道阻且长 转变物流发展底层逻辑 谋求未来先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