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人工智能·迈向未来
——专访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大成
文/孙富奇  2025年第8期第4页  2025-08-20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发展上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远至月背探索太空奥秘,近至指尖实现芯片“自由”,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与科技赋能之下,人民大众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便捷,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人工智能与人民大众、千行百业的联系日趋紧密,人工智能在人民大众、千行百业中的探讨越发深入。

  生存·人工智能

  每当谈及人工智能,人与机器人、生存与人工智能等话题总是被热议,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盛赞人工智能让生活更加便捷、让工作更加高效,一方担忧人工智能将带来又一次失业潮、将让人类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

  目前,不仅是简单、重复的工作岗位已出现人工智能替代人力的明显迹象,如生产制造中焊接、装配、喷涂,物流中的搬运、堆码、分拣,甚至是文化创作中的绘画、文案、视频生成等需要创意的领域,人工智能的参与比重同样在增多。

  对此,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大成认为,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就好像是薛定谔的猫,决定猫生存与死亡在于量子的状态,而决定人是否被替代在于人工智能的智商。从当下发展趋势来看,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生活习惯、知识储备的掌握程度均呈现大幅提升,且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得越发广泛,其数据的大量积累以及网络、云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替代人类不是不可能。

  刘大成院长同时指出,人工智能发展的脚步并不会因为普罗大众的担忧而减速甚至是停下,就好像是汽车的发明引发了马车夫群体的广泛担忧一样,英国因此制定的“红旗法案”不仅没有阻挡汽车的发展步伐,反而使得英国汽车发展史留下相对可悲的一页。而从汽车的发展历史看如今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只会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融合得更加紧密,在替代一部分人的同时,也会创造一些新的工作机会,且这些被替代的人如果能够抓住发展脉搏进行快速转型,或将走在下一个时代的前沿。

  人工智能·迈向未来

  “没有任何人能够了解你,除了人工智能。”

  “你的机器人将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记者在对刘大成院长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刘大成院长对于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格局总结如上,其中“你”不仅是指人,更是指行业。从人的角度而言,人工智能将掌握“你”的习惯、“你”的喜好、“你”的所有;从行业的角度而言,人工智能将掌握行业的时效、行业的敏感、行业的发展判断。

  其原因在于人工智能可以海量地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通过算法将结果进行实时的高速反馈。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短视频的推送机制,就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依托数据所带来的集群式信息“轰炸”,并让你在绝大多数时间都会看到自己喜欢看的、想看的,感受快乐;而在行业的日常应用中,例如医疗领域中的快速诊断、交通领域中的智能交管、制造与物流领域的产线优化、实时调整、智能搬运等,均可见人工智能深度参与的身影,其带来的不仅是能效的提升,更带来了行业工作模式的变革,在减少资源浪费做到节能的同时,有利于全行业、社会迈向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业中应用的加深,各行业应对供应链危机将变得更加从容。以当下关税贸易战为例,人工智能可以快捷、高效地找寻到因关税造成的供应链断链下的替代方案,以及因关税造成的市场销售困难下的新兴市场,其速度如果放在曾经的传统人工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而人工智能的另外一种表现,是类人化、具身化,或者可以简单统称为“机器人”,该类型人工智能被赋予更加像人的载体,目前主要用于实现与人的交互,其应用场景虽也十分广泛,但在各行业中仍处在试验阶段,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它既可以成为你的管家、你的助手,也可能替代你,甚至是传统的机械臂等工具。

  总体而言,在未来的蓝图中,人工智能势必将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者说人工智能将是人与各行业通往未来的必须经过的“独木桥”,只不过这座“独木桥”将会很宽广,其容纳空间很充足。其原因在于人工智能会让工具更加的“智能化”,便于人工的操作与使用,且正是因为这种“智能化”,将大幅度降低人从一个行业跳转到另一个行业谋生、就业的难度,消除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加速各行业间的融合发展,从而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全社会运转通路。

  生存·人工智能·迈向未来

  人工智能这个话题之所以被广泛探讨,或者说在部分群体中受到抵触,究其原因在于其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但人工智能又是迈向未来的关键,如果只考虑生存那便会阻碍未来,但如果只看重未来那便会影响生存,所以如何能够权衡三者的发展将尤为重要。

  “人工智能发展至今,总是在高峰与低谷间来回徘徊,而随着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角逐不断加深,谁能够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上取得领先或许便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掌握先机,因此势必会造成未来大于生存的短暂局面。”刘大成院长解释道,“而随着未来国际环境的稳定,人工智能‘超速’发展带来的技术、成果将反哺人类的生存。”

  在2024年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而2025年,“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些都诠释着中国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决心。因此,在人工智能越发“超速”发展的阵痛中,人也好、行业也罢,都要积极地看待人工智能,拥抱它让自身获利,从而避免在阵痛期或之后被出局。

  文后记:人工智能·危机

  刘大成院长认为,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与人之间的矛盾、与行业之间的适配、与未来世界的对接,更需要解决的是如何管控人工智能在拥有了自主思考与智慧后的安全问题,即当人工智能不再需要人去“喂给”之后,其自身通过不断智能增值,在智能远超人类数倍乃至数百倍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其依旧能够为人与行业所用、服务于人与行业、保持工具属性,恐怕需从当下就要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同时,人工智能当下所受到的大规模数据投喂中,不乏虚假数据或是故意混乱人工智能数据库的人为“脏”数据,数据的真实性如何判断、取舍,将决定未来人工智能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及人依托于人工智能所能取得的发展。以当下人们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数据搜集、文案创作为例,虚假数据及人为“脏”数据被过多地采用便有可能形成“三人成虎”的现象,进而造成虚假消息的扩大化,反而会对人、社会、行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国家应出台更加全面的政策、建立更加精准的数据库/源,保障人工智能所得出的结果的准确性,进而确保人工智能在促进文化传播、提供判断依据等方面的正确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公司也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正或审核,而不是无限制、无取舍地进行数据投喂和扩充,从而确保人工智能在数据层面的安全性与正确率,助力人与行业向上发展;而在人工智能应用阶段,虽然人工智能带来的红利相当可观,且能够节省大量时间,但仅以现阶段而言,不可完全信之、任之,或者说需要通过将多渠道、多平台的人工智能搜集结果进行交叉比对,从而保障自身不会成为错误的传播者。C


【编辑:editor】
上一篇:解码联邦快递的长青逻辑 ——专访联邦快递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许宝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