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护城河更深?
文/本刊记者 梁鸿宇  2025年第7期第40页  2025-07-12

  美团、京东外卖大战再度升级,新玩家阿里加入战局。

  今年开年以来,外卖行业接连爆发多轮竞争。4月30日,此前按兵不动的饿了么以“百亿补贴”高调参战。

  先是京东以“平台仅抽佣5%”的低佣金策略切入外卖市场,打破行业平静。随后,京东外卖率先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与美团、饿了么就即时配送人员的薪酬福利展开实质性谈判,引发社会各界对外卖骑手劳动保障问题的广泛讨论。

  长期来看,外卖行业竞争的核心仍在于构建壁垒。

  京东在外卖领域祭出的“骑手权益+百亿补贴”组合拳,在京东的历史上早有先例:京东物流自建体系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快递员薪酬福利和职业保障的行业标杆地位,为其赢得了基层配送团队的高度忠诚。

  数据显示:美团2024年日均外卖订单量达6000万至7000万单,平台注册骑手超750万人,其中稳定从业者约300万(占比40%-50%);京东外卖日订单2500万,市场占比达到31%,品质外卖细分市场占比45%,全职骑手超过12万人。

  真正引发各平台关系微妙变化的,是一场线上流量的迁移。

  如何将流量直接转化为生意,是平台的核心课题。京东的核心业务是电商,但国内电商市场增速放缓,流量红利逐渐消失。2023年国内电商用户增速已降至个位数。京东需要新的业务来激活用户活跃度,而外卖作为高频、刚需的本地生活服务,能够有效提升用户打开APP的频次,增强平台黏性。

  显然,京东宣布进军外卖,但其野心远不止于此!京东外卖本质上并非单纯的外卖业务,而是即时零售的延伸。在外卖高流量的表象下,京东还整合了生鲜、3C等品类的仓储资源及线下零售门店资源,走的是类似美团曾经的路径——“高频外卖带动低频零售”,最终目标是构建“外卖—即时零售”的生态协同。

  如今,美团非餐饮品类的即时零售日均订单量已达1800万,这一规模已清晰预示即时零售进军传统电商的趋势。

  业内普遍认为,刘强东布局外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3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超三万亿元,外卖作为核心业务之一,仍保持稳定增长。美团和饿了么虽占据主导地位,但市场并未完全固化。抖音、快手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切入外卖,而京东作为电商平台,拥有成熟的物流体系和商户资源,具备差异化竞争的可能。

  京东入局外卖,不仅是业务边界的拓展,更是一场关乎用户流量和消费场景的争夺。其核心逻辑在于将电商流量迁移至本地生活领域,构建更完整的消费生态。百天之内,京东外卖就已拿下31%市占,与美团、饿了么三足鼎立,长期来看,这场流量迁移将推动本地生活市场进入新一轮竞争周期。


【编辑:editor】
上一篇:航运领域创新联合基金: 开启行业变革新征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