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自救
文/本刊记者 李静宇  2025年第6期第17页  2025-06-12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式关税战,中国外贸行业正面临数十年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毫无疑问,美国关税政策和贸易战将对中国企业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高科技企业、原材料依赖型企业,还是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和跨境电商及物流企业等,都面临严峻挑战,亟须各方联手保驾护航。

  外贸行业作为中国就业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渠道,稳住外贸行业才能稳住就业基本盘。不仅外贸企业本身创造就业,其上下游包括研发、物流、仓储、广告等生产性服务行业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因此,外贸行业堪称中国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温度计”和“晴雨表”,牵一发而动全身。

  打组合拳

  在国家层面加码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手段之外,企业间的携手自救同样重要。在自救策略中,扩大内需和企业间的携手合作或将成为关键方向。对内推进消费升级,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九大重点任务,排在最前的就是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消费已被列为首要任务。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如何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意消费,简单来说就是要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在这个大背景下,把内需拉动起来,才能形成真正的国内大循环。

  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提供了转型空间。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五十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如何将外贸产能转向国内,成为企业自救的关键课题。

  商务部牵头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京东、盒马、永辉等零售巨头集体发力,一场“出口转内销”的自救行动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1.永辉超市:15天极速上架破解“库存危机”。

  4月7日,永辉超市发布《致中国优质供应链的一封信》,提出将“向所有在贸易战浪潮中坚守的中国制造企业伸出双手,共同将中国制造的星光,汇聚成照亮内需市场的银河”。

  信中承诺:针对出口受阻导致的库存积压,永辉将开通“绿色通道”实现15天极速上架;对缺乏国内市场认知度的外贸商品,提供专项推广扶持;对有产品升级需求的供应链企业,将作为市场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品。2. 京东:2000亿采购计划打造外贸优品“直通车”。

  京东宣布启动年度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采购计划,依托自营供应链优势设立“外贸优品专区”,通过流量扶持、全渠道营销和商家培训等措施,助力外贸企业直达国内消费者。其专业采销团队还提供驻场服务,直接解决产品定位、物流优化等核心问题。

  3.盒马:24小时绿色通道重构消费场景。

  盒马通过“云享会”频道向外贸企业开放入驻,重点布局家居、母婴、康养等品类,并计划上线“外贸专区”。凭借24小时加急审核、三级仓网物流体系及联合开发自有品牌的模式,既压缩商品上架周期,又利用数字化能力精准对接消费需求。

  4.华润万家与联华:分级匹配实现全渠道渗透。

  华润万家实施商品分级策略,将外贸产品精准导入精品超市、社区店等不同渠道;联华则通过专项促销和营销资源倾斜,加速商品周转效率。

  多元化策略

  在关税压力下,我国正加速拓展“一带一路”朋友圈。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4个城市,连接亚洲11个国家一百多个城市。通过深化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合作,有效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减轻关税政策对中国出口的冲击。

  破解行业困境,关键要靠市场找出路。企业需要积极开拓包括国内市场在内的替代市场,推动出口多元化,这正是应对挑战的根本之道。

  近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出倡议,呼吁优先采购国产尖端设备,将供应链“断点”转化为自主创新的“支点”。同时,多家上市公司已启动多元化布局:巨星科技:采取“价格调整+东南亚产能优化”双轨策略应对关税;致欧科技:重点拓展欧洲市场,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安克创新:短期依托海外仓库存缓冲,长期通过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增强竞争力,同步开拓欧洲、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

  这些“海外仓+本地化”的布局策略,正在为企业构建更抗风险的全球化经营体系。C


【编辑:editor】
上一篇:春招和变局: 大厂人才战略的底层逻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