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实现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更需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解决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问题。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是否掌握了高端科技。当前,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正处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重要时期。但同时,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产业链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培育发展新动力,突破技术难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些年来,随着地缘政治加剧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我国正在面对着不正当的技术封锁、技术禁运以及以实体清单等方式的科技制裁。对此,我国必须积极应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在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抓住当前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机遇,促进关键共性技术发展,解决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在重要科技领域突破,瞄准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能源消耗量居于世界前列,因此也导致我国迫切需要更清洁、更高效、更能够可循环利用的能源,而物流业又是我国能源消耗巨大的产业,因此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从0到1的跃变。
先进的技术可以让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比如,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方面走到了发达国家前面。“上海—宁波”跨区域氢能物流干线常态化规模运输已具备成熟条件,氢能重卡往返半径可从200公里增加到400公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强国,将会推动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助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