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编有曰:经过专业处理,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现场废水已全部清运完毕。国庆节前,滨海新区启动事故区域周边环境市容清整恢复,道路保洁逐渐转入正常作业,加大机扫水洗力度。同时,还将对因爆炸造成的绿化损毁进行修复。
尽管已经过去两个半月,可此次事故的“冲击波”却依旧强劲,《安全天津建设纲要(2015—2020年)(讨论稿)》的新鲜出炉,全国石化搬迁改造计划再次拉开序幕,以及相关方面注重于危化品黑仓库的治理,即是明证。
抓整治,在路上
10月8日上午,天津市召开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安全天津建设纲要(2015—2020年)(讨论稿)》。为深刻吸取“8·12”事故教训,全面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起草了《安全天津建设纲要(2015—2020年)(讨论稿)》和12个专项实施方案。《纲要》明确提出安全天津建设的背景意义、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强化企业主体、部门监管、政府属地三个责任,突出实施危险化学品、工业重点领域、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公共场所、城市公共设施、食品药品、公共消防等8项安全工程建设,对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提出明确要求。
天津港事故后,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各省纷纷上报需要搬迁改造的项目计划,初步汇总涉及一千多个化工企业。石化企业深知出安全事故的严重性,本身也想搬迁。但搬迁的费用太高,而选址则是另一个问题,选址城市愿不愿意接受,自身员工愿不愿意搬。大石化并非想走就能走。
另据安监总局重点督查的16个地区显示,各大省市都加强了危化企业的安全排查,杭州、广州、沈阳等地更加快了危化企业搬迁的步伐。江苏省经信委表示:“小企业在前几年的工作中基本该搬的搬,该关的关,而规模大的企业是难啃的骨头,还需要进行摸底工作。”
对安监部门来说,危化领域整治行动从来没停过。
广州市安监局副局长周雪芳介绍,自2008年,96家由安监局负责的危化企业已开始关停搬转。“截至2014年底,已完成78家,剩下的18家原定计划就是今年年底前完成。”
而江苏省经信委也证实,江苏省此前已完成三轮化工专项整治行动。据公开数据,仅镇江市三轮整治累计关闭化工企业350家,相当于整治前化工企业总数的65%。
湖北省安监局介绍,湖北省已于2013年完成首批32家安全防护距离不够的化工企业改造计划,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全省原有的263家位于城镇人口密集区的危化企业已搬迁160家,关闭103家。同一时间,在浙江,“最大规模”危化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正式启动,辽宁沈阳开展“最严”危化整治。
而每次危险化学品领域突发重大事故后,从中央到地方都会开展安全排查等专项行动。不过,天津港爆炸事故后,广州市安监局危化处处长冯宝生明显感觉到不同。除了企业自查、安监部门巡查等“老动作”,广州市更投入真金白银9亿元,为广州石化所在的黄埔区修建三条路,其中一条为危化品运输车辆专用道。
在中央层面,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三司组织起草了《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隐患认定指导目录(试行)》,于2015年9月6日印发意见征求函。
不单政府,企业也“动起来”。“作为央企,我们一直很重视生产安全检查。天津港爆炸事故后,我们检查的频率更高了。”2015年9月15日,兰州石化工作人员表示。
有曰一:危化行业的安全管控事关长远和全局,关键在于切实管用,真正做到管住管好管到位。亟需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责任,把管理位置前移,运用“人防+技防”,主动加强预防、监测和动态管控,加强对危化品企业的全天候管理监督,从而使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黑仓库,应需生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看到爆炸的天津瑞海危险品仓储情况,上海日陆外联发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永铭感叹。日陆外联发是日本陆运产业株式会社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江永铭常常以“危化品物流零事故”为题在行业内交流。
危险品仓库的特点是面积小,故日陆外联发的危险品仓库都不超过250平方米。墙壁固若碉堡,但屋顶是轻巧的材料,这样爆炸时会往天上冲,不会横向影响,伤及百姓。这不是江永铭第一次感到不可思议。2004年回国后,他见过全国许多的危险品仓库,有的没有消防设备甚至没有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危化品,更不知道危险品仓库怎么造法。”
可矛盾的是,仓储资源虽然不足,却有18%的企业认为仓库的利用率低。利用率低与布局不均有关。化工集中地区的仓库没有那么大的业务量。而一些运输中转的地区,反而没有仓库。根据报告,目前我国东南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占我国危化品仓储业的70%以上,且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和能源产地。
更重要原因可能是正规的危险品仓库太远、太贵。它们远离居民区,储存价格是普货仓库的2~3倍,碰到特殊的如高压气体、易燃液体、遇水燃烧的固体等,则要比普货仓库高出8~10倍。“我们有的仓库单位面积价格比办公写字楼还贵。劣币驱除良币,我们反而被边缘化了。”江永铭抱怨。虽然生意还不错,公司有时候也被迫降价,接一些三个月或是半年的短期业务。
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危化品生产和应用大国。据多名业内人士介绍,大量的危化品被有意或无奈地装入了无照经营、设施简陋的“黑仓库”。黑仓库不只存在于欠发达地区。北京已没有专业的危险品存储仓库,每年上百万吨的危化品,刨去存放在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的单位自有仓库的,剩下的去了哪儿?据业内人士披露:“有一种说辞是,北京的危化品大都储存在天津和河北地区。但我认为这是一种搪塞,仔细一想便知,从天津和河北存储和提取货物,不但运输途中的危险性加大,而且运费成本增加,供货速度被影响,这并不现实。”
正规仓库如此少,以至于政府部门也被迫接纳“黑仓库”。“公安局每年没收的很多烟花爆竹,应该放在防治一类爆炸品的危险品仓库。但是当地没有危险品的仓库,只能矮子里挑大个,放在表面上过得去的仓库里。”江永铭举了个例子。
有曰二:国内危险化学品的仓储环节存在诸多隐患。天津港这次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揭示了城市里可能还存在危险化学品仓储的诸多隐忧。一方面,危化品仓储资源明显欠缺;另一方面,正规仓储企业利用率不足。危化品吞吐量与库容量的严重不匹配,有关部门对此熟视无睹。于是,为数可观的危化品被顺理成章地装入了无照经营、设施简陋的“黑仓库”。
法条多,落地难
我国危化品的生产、运输和使用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危化品生产流通业也随之迅猛发展,但危险品仓库建设却远远赶不上。老的危险品仓库多在城区或近郊,由于城市的发展,不仅扩大和发展很难,有的甚至外迁或关闭,仓库改作他用。
新建危险品仓库则面临着成本和审批的困难。一个防爆空调要30万元,不会擦出火花的叉车也要比普通叉车贵出10倍。不同的货物需要不同的探头,无锡定华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方女士介绍,兼顾温度测量、视频等配套设施,传感器的均价在四五千块。她认为传感器监测也更加直观、灵敏,可国内传感器的普及率还很低,“大的油田、大的危险品仓库,他们觉得隐患很大,需要安装传感器。而一些小型企业就算你上门去推荐,他们也不愿意安装。”
在天津港爆炸之后,有圈内人士大倒苦水。第一条就是“危险品库过政府的审批关太难”:从库存危险品的目录一览表、员工的危化品从业资格证到安防和技防设备生产许可证、环评报告甚至气象局的避雷装置和联动测试等14项。在相关专业网站上,列出的建设程序就多达3500字。其实,仓储业的前景被市场看好,在国有仓库日益萎缩时,民营企业正不断发展。比起投入成本,更难的是获得政府的批准。业内人士感慨,“新建危险品仓库选址和用地审批非常困难,使建库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可是,政府并不实时掌握企业的档案。不只是存了什么货物不清楚,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时,不太关注现场情况,而是注重有没有证件、预案等文字材料。“政府检查多是按照审核表,一个个钩打过去,关注的都是大项目,小的项目不太注意。”一家化学品咨询公司的咨询师说。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为首,我国对于危化品的生产、经营、存储、运输和处置等,都有相关规定。但问题是,法律法规、条例、标准政出多门,管理的角度和要求不同,造成部分政策法规过于烦琐、复杂,很难执行。
有曰三:隐患险于事故,防范胜过救灾。国人希望危化品的安全应急预案绝非临时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是制度保障。必须以全过程管理为主线,以风险防控为核心。
有别于既有目标管理的全过程管理,要求对各环节的风险暴露依次进行管控。每一节点均有规则可依,挤压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唯有如此,才能够规范企业,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才能够限制官僚机构常见的居功诿过、滥用权力、工于寻租等痼疾,把行政资源有效地用在刀刃上。C
(本刊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