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的老板 颓败的实业
栏目主持/刘道勤  2016年第10期第106页  2016-09-18

97-116_P10_RGB.jpg


  老编有曰:老板是做实业的,主要的客户是国企和上市企业,这要是放到过去,可是非常之好的业务。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当下,曾经看似很好的业务所带来的无奈与绝望,却成了他们的痛苦之源。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为民营中小企业注入更多的活力,应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实惠和帮助,应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扶持。把中小企业扶持起来,社会生活才能更有活力,国民经济才能更多创新,商业文明才能更趋灵动,中国实业才能基业常青。

 

深圳老板
  经营状况和项目本身根本算不了什么,就算你是乔布斯,拥有最好的手机产品,如果是在中国,依然是一毛钱也贷不到。他只好把自己住的房子抵押到银行,花了很长时间,终于贷到了八百万,这样才使得公司业务正常运转。  
  深圳某公司王老板说,他累了。他说:自己为了这个国家的就业做贡献,但作为第三等公民的民营经济,负担着最重的税负,解决最多的就业岗位,却没有应有的地位,当下如果还要坚持做实业无非是找死。王老板还说,钱已经足够两辈子花了,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理想,去受无谓的罪,毕竟,当下已经不是一个能够为他圆“梦”的年代。
  王老板说:凭什么让他辛辛苦苦地为这个国家养活300多人,却得不到国家任何一点支持,反而成为盘剥和打压的对象?等他今年把所有的款项收回,不再扩大生产,慢慢把原来工厂里的员工分流,最后还是打算把工厂关了。  
  看到现在做金融的人,甚至做高利贷的人都能潇洒的过日子。他选定了自己未来的两条出路:其一,退出实业,把实业交给国家去做,自己也从事投机投资,做轻资产的买卖;其二,变卖家产移民。王老板选择第二项的可能非常大,毕竟自己的孩子已经在美国留学。
  两三年以后,深圳又少了一个踏踏实实做实业的老板,多了一个炒房的炒客;或者中国又少了一个优秀的国民,西方多了一个消费的富翁。  
  王老板只是过去和现在千千万万苦苦拼搏的创业者中一员,他今日的选择不是孤立事件,无数个曾经满怀热情以实业造福社会的创业者选择抛弃实业,甚至抛弃中国。

  有曰一:民营企业是经济变革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是创造就业的主体。
  一分钱压倒英雄汉,其实很多民营中小企业熬不过去就是资金链断了没钱了就熬不下去了。没有更多的资产、抵押手段,银行肯定不会借钱给你,时下,帮助扶持企业降低金融贷款的难度非常重要。

 

东莞老板
  数字显示,中国有25个部委、19个国务院直属机构、25个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国字头’的其他国家机构和社会团体也不下20个,林林总总100有余,再加上分布于各省市的对应部门以及横向衍生出来的“红顶”中介机构,更是数不胜数。在诸多的政府管理部门中,必然存在职能交叉问题,企业就同一事项,可能要面对诸多部门的监督审核、缴纳不同的规费项目,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大增加,极有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忙得焦头烂额收入还不够给员工发工资,一句话早上岸早解脱。”东莞某灯饰厂唐老板说,最好赚钱的还是买房子,他在两年前将工厂关闭在广州买了4套房。
  唐老板在东莞的灯饰厂最忙时有100多名工人,灯饰订单多数都是出口产品,忙碌时车间连续几个月加班,“后来生产逐渐下滑,加班很少了,一是订单减少、价格下降没钱赚了;二是员工工资一直在涨,减少员工又导致订单主动减少,还要倒贴钱来发工资,你说不关门干什么?”
唐先生2014年下半年果断关掉工厂,回到了广州的家,动用了亲人的指标陆续买了4套大房子。“幸运的是买了房,不幸的是没买更多。”他笑着说。
  倒闭、欠薪、供应商货款追偿、资不抵债……最近几年,部分制造业企业老板陷入困境,而那些自认为“转型”成功的,都是退出企业经营转身投资房产的。“我辛辛苦苦做了十多年工厂,还不如买了几套房子赚钱。”唐先生感叹道,做企业赚钱后要不断加大投入,竞争大压力大,连觉也睡不好,买房子躺着也能赚大钱。
  东莞很多企业主没有唐先生幸运,近日,东莞某纸类制品有限公司倒闭后,其累计拖欠工人工资、经济补偿金、海关关税、供应商货款共计4700余万元,当地法院以拍卖其名下资产等方式已执行900余万元。
  难道没人愿意借钱干实业,都去炒房了?海外对冲基金经理付鹏分析称,银行对实体经济惜贷甚至是抽贷,放款业务主要依赖政府部门和房地产销售,“7月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了5122亿元。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扣除贴现后为负,意味着贴现可能大部分流向了房贷。”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经济不好,私营部门自己的风险过高了。这是个更宏观的外生变量,银行只能选择去做更低风险的业务,比如按揭、政府项目。
  企业债务已经不堪负荷,2015年家庭负债率40%左右,发达国家在75%左右;企业负债率130%左右,为全世界最高国家之一;政府负债率差不多55%,与新兴国家相当,距离发达国家90%还有较大距离。
  债务不会消失,只会转移,为了使企业部门杠杆下降,银行的房贷不良率远低于1,于是拼命给个人贷款买房,给家庭加杠杆。而个人最爱投资的也非房子莫属。
  房地产的火热继续上演,一线城市地王频出。8月17日,位于上海静安中兴社区一幅住宅地块挂牌竞拍,最终拍出110亿元地王,楼面地价14.3万元。

  有曰二:房价快速上涨,更多是资金在推动,而非实际需求。货币继续脱实向虚,房地产持续狂欢。地王频出恰恰说明中国经济的不健康,面临急剧的脱实向虚的结构性失衡。
  当一个国家的所有年轻人为了房子辛苦奔走的时候,当这个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家选择放弃的时候;实业萎缩的中国,难道要靠虚无缥缈的金融业来拯救天下?自认为树大根深的中国经济之主管当局应当有所作为,以遏制和减少实体经济的大面积衰退。
 

数据堪忧
  央行数据公布,企业7月新增贷款大幅度萎缩,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远低于市场8000亿元左右预期,同比少增1.01万亿元,创近年来新低。企业贷款没有新增,且反而减少26亿元,环比骤减6114亿元。其中住房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几乎全都是房贷撑起,企业新增贷款负值这在历史上仅是第二次,上一次是2005年7月。
  这是否已经说明实体经济到了危险边缘?付鹏说,实体经济凋零,要么企业死掉了,要么自己主动关闭了企业,资金需求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而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地王不断浮出,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创下世界之最,市场担心房市泡沫破裂,但如今房价地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新的经济结构还在重塑,传统经济仍在倒闭、兼并重组等痛苦转型之中,2015年年报的2800多家上市公司当中,40%的公司一年的利润不到1500万,但随便炒几套房,利润可能就是几千万,“这样的一个经济情况是健康的吗?”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发问。
  一方面,可以看到一线大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房地产企业近乎疯狂地拿地,导致大量地王应运而生。另外一方面,那些十几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办企业的厂商开始感到力不从心,高企的生产成本加上虚弱的市场需求,使得资本开始逃离传统产业。
  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不少A股上市公司,在中国经济逐步进入低增长趋势下,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以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为例,一年之内盈利不足1500万的有300多家,超过上市公司总数的10%。如果看非上市的中小企业,境况可能还不及此,从前些年沿海地区外贸企业因出口放缓而纷纷倒闭,将不少制造业企业挤出。

  有曰三: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近期甚至出现不少深圳、东莞民营制造企业老板在企业遭遇困境之际,感慨当初应该将赚到的钱买房,而不是扩大再生产。
  近期企业新增贷款负值,这说明实体经济凋零、企业惜贷,盈利、偿付能力都颇为艰难,金融体系市场化决定了其必然的选择。资金需求出现断崖式下跌,信心一旦崩塌,就算银行再想贷企业也不愿意贷。同时,宝能、恒大这类具备雄厚资金的企业,却到处在抢购股权和资本运作,每一次金融资产的狂欢,都令地产大鳄受益匪浅。大企业与小企业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或是当前中国经济的缩影。(本刊整合)C


【编辑:editor】
上一篇:网约车破壁 施策局未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