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冷链物流的COVID-19疫苗运输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 杜欣怡  2021年第4期第96页  2021-03-23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爆发以来,截止到2020年9月,全球感染人数突破了3000万,全球超过100种疫苗正在研发,疫苗的即将上市一方面给疫苗冷链市场带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疫苗冷链出现了如供应链模式较为落后、可追溯体系不健全、技术准备和设备要求压力较大等问题,为保障疫苗冷链安全、可靠和有序地运行,应尽快改善供应链模式、关注新技术、健全可追溯体系等。以加强我国疫苗冷链运输与配送COVID-19疫苗能力,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接种疫苗。

  关键词:COVID-19;冷链物流;疫苗;运输

  2019年末,全球范围内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疫情),2020年3月11日,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构成全球性“大流行”(Pandemic)。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蔓延,病例数超过11.8万,4291名患者死亡。截止2020年9月17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突破了3000万,与此同时,全球都投入到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工作之中,现有的新冠疫苗种类超过100种,其中30余种已投入到临床实验阶段,中国、美国、英国和德国共有9种疫苗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中国国药集团所研发的灭活疫苗已具备大量规模生产的能力,北京和武汉两大生产基地年产能可达3亿剂。全球的新冠肺炎感染人数仍在继续增加。根据IATA预测,全球的疫苗需求将达到78亿,由于疫苗的运输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严格的温度要求,必须采取冷链物流进行运输,这将是对全球冷链物流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疫苗冷链,面对即将大规模和大范围的新冠肺炎疫苗运输,如何提高疫苗运输的时效性和保证疫苗的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相关理论

  1.1疫苗冷链的定义

  著名的疫苗厂商GSK将疫苗冷链定义为“Cold Chain:A set of measures intended to ensure that a given product shah be kept at the right temperature range from its production up to the final user。”国内有学者将其定义为“疫苗冷链是连接疫苗产品上下游各单位,并整合其技术与运营而形成的疫苗供应网络,使疫苗在流通过程种保持2~8度”[1]。

  1.2疫苗冷链的特性

  (1)对于温度和设备要求极高

  疫苗必须采用恒温范围的冷链运输,超过或低于疫苗限定温度范围,都会使疫苗中蛋白质变性、多糖抗原降解,使疫苗失去应有的免疫原性[2]。疫苗对于人体起直接作用,一旦在运输过程出现冷链断链或温度高于要求,都会使疫苗效果大打折扣乃至失效,即人体无法产生抗体。因此对于温度要求极高,一般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需要保持2~8度,部分需要更低。

  (2)疫苗冷链的成本较高

  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需要特殊的冷藏设施与设备,因此前期设施与设备投入较大,整个运输过程所需的科技手段也较多。此外,流通环节繁多,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运营成本高。因此,疫苗冷链的成本较普通物流成本高。

  (3)质量控制难度大

  疫苗在整个供应链的流通,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在整个流通过程,人员难以严格的执行相关技术要求,同时,要进行储存和运输,在这个过程容易出现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导致的冷链断链,也给疫苗的质量控制造成了较大的管理难度。

  2.我国COVID-19疫苗在运输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供应链模式较为落后

  我国目前的疫苗冷链供应链模式将不适应COVID-19疫苗快速和高效的疫苗流通要求,以北京疫苗冷链为例,疫苗要逐步经过生产商、省级疾控中心、物流公司。在物流公司仓储中心进行储存,然后基层接种单位、区县疾控中心上报月度需求计划,由市疾控中心向物流公司下达指令,将疫苗送至基层接种单位。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这种模式时效性较低,新冠肺炎病毒其极高的致命性和快速蔓延性,迫切需要疫苗进行快速和高效的到达基层接种单位,其次,传统的疫苗供应链关注供应链的基本面如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缺乏对于新技术和新管理思想的应用如图2所示。

  图1 传统疫苗冷链供应链示意图

  2.2可追溯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国家对于疫苗的存储和运输提出了多个管理规范,以促进疫苗流通过程的规范性,但由于缺少监管和执行力度不够造成了许多措施得不到具体的实施。生产厂商、疾控中心、流公司和基层接种单位缺乏一套完整的追溯体系,各自所采取的信息系统差异较大,全程溯源难以得到真正落实,缺乏对于疫苗对于环境参数和交接运输方面完整的记录,疫苗质量难以得到真正保障[3]。如2017年的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计65万余支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并流入市场,造成极其恶劣的市场效应,对于卫生系统的公信力也产生了巨大损害[4]。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全程溯源的体系,尚未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链条监管,还未建立疫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图2 传统疫苗冷链关注重点

  2.3技术准备和设备要求压力较大

  根据国际物流巨头DHL和麦肯锡公司联合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全球目前所研发的某些COVID-19疫苗很可能有严格的温控要求(低至-80℃),美国Modernad公司的冠状病毒候选疫苗mRNA-1273的储存温度为-20,BioNTech公司的候选产品BN1162b2要求的储存温度为-70℃。此外,COVID-19疫苗的潜在接种人群规模巨大,疫苗研发成功后冷链市场的新增量在7.2倍以上。更严格的温控要求和大规模的运输,这使现有的疫苗冷链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目前冷链物流行业面临的“断链”问题依然严重,缺乏有效的全程管控手段[5]。这些问题需要疫苗冷链各个环节的参与方提前规划准备,包括更高要求的冷链设备和温控装置,以及购买更多储存装置和运输车辆,需要更严格的监管手段。

  2.4医药领域企业难以满足需求

  我国目前现有疫苗物流配送企业主要是国药、上药、华润、九州通等医药物流公司,不过仅靠这些公司难以满足巨大的疫苗冷链物流需求。疫苗冷链通常会出现各种风险,尤其是配送末端,在疫苗成功研发后,势必将有大量疫苗送至基层接种单位,医药物流企业缺乏大规模和大范围的末端配送经验,对于偏远地区可能无法送达,配送时效也可能会降低,社会化物流企业在配送网络、末端配送和流程可视化具有极大的优势,迫切需要有实力、有技术的社会化物流企业入局疫苗冷链市场,如图3所示。

  2.5大量配送人员需要专业培训

  疫苗冷链运输不同与其他产品产品冷链运输,其本身具有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相关人员不仅了解医药知识还要懂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而目前疫苗冷链行业内缺乏专业化的培训,缺乏复合型人才,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不符合流程的现象[6]。此外,随着疫苗的上市,疫苗冷链需要补充大量人员,社会化物流企业也将进入疫苗冷链市场,这些人员更需要专业化的培训,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必要的疫苗配送知识和物流知识。此外,对于新入行业的人员,如何确定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水平,也需迅速建立相关的从业标准和监管体系,规范疫苗冷链运输人员的操作流程,最终要确保疫苗安全、可靠和平稳的到达接种单位。

  图3 医药物流企业优势与劣势

  3.疫苗冷链问题的对策

  3.1优化供应链体系

  传统的疫苗冷链供应链一直以疾控预防控制机构为核心,信息沟通有延迟性,容易产生“牛鞭效应”,如当基层上传月度需求计划后,经过县、区级疾控中心上传至市级,再由市级疾控中心向冷链物流公司发送指令,物流公司再进行发货。这一过程不仅效率较低,并且用时较长,难以适应COVID-19疫苗冷链紧缺和快速的需求特征。此外,因为环节众多,需要多次搬运、储存和运输,给疫苗质量的控制带来了较大难度。所以本文设计了一种以物流公司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如图4所示:基层接种单位的物资采购部门与物流公司共享疫苗终端需求信息,进行实时反馈,物流公司根据基层单位的实时需求采取基于数量补货策略,当疫苗库存到达一个补库点时,由物流公司进行配送补库。物流公司与疫苗生产商达成协议,疫苗生产商将所生产疫苗提前送往物流公司储存。省级疾控中心负责监管流程,不进行疫苗的储存和运输。其次疫苗冷链更多的关注于应用新技术如物联网和区块链,来实现疫苗冷链的信息可视化和全程追溯,保障疫苗冷链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如图5所示。

  图4 新型疫苗冷链供应链图图5 新型疫苗冷链关注重点

  3.2健全全过程追溯体系

  追责难是疫苗冷链的主要困扰因素之一,因为环节众多,难以有效和准确地记录每一个信息,信息的伪造现象也时有出现,因此可以将二维码技术、RFID技术(射频识别)和区块链技术整合到疫苗冷链之中。具体做法是,当疫苗出厂时在生产包装箱上贴上电子标签,每支疫苗建立唯一标识的防伪二维码,电子标签记录各种温度、湿度等信息,在每个环节利用读写器将电子标签进行采集,传输至基于区块链的信息系统,完整的监控一系列物流活动的数据,区块链的特性可以避免某些部门为了利益而篡改数据,区块链能将流通过程所有信息储存至系统中,系统成员可以随时查阅所需数据,保证了疫苗流通的可追溯性,监管部门也可以参与到共享网络中,可以增强监管力度[7],如图6所示。

  图6 全过程追溯体系

  3.3增强冷链技术和设备投入

  冷链技术和设备是疫苗可靠和稳定流通的基础,面对更高标准和更大规模的COVID-19疫苗,无论是生产商还是物流企业以及基层接种单位,都要做好技术和设备上的准备。首先,国家要出台政策鼓励生产疫苗储存和包装设备的企业继续扩大生产,加大产能满足即将爆发式的疫苗冷链需求。疫苗冷链的上下游的各单位要提前进行设备的购置,计划好设备的采购量。其次,各基层接种单位提前做好预案,进行设备和接种技术的培训,保证疫苗接种有序、稳定进行。

  3.4引入社会化物流企业进入疫苗冷链

  疫苗冷链被称为冷链行业的金字塔顶尖,其技术和人员要求较高,并且设备要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当前的中国疫苗冷链市场处于“散、小、乱”的局势,玩家多规模小,引进社会化物流企业势在必行。利用社会化物流企业在运输网络、全程追溯体系、终端配送方面的优势,补充传统医药物流无法满足的疫苗冷链需求。要引进社会化物流企业必须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引入设施先进、技术完备、拥有专业化人才的物流企业。建立市场准入机制,扶持一批社会化物流企业。目前,顺风、京东、“三通一达”等企业在医药冷链方面有技术和人才储备,鼓励这些物流企业经过国家相关卫生部门认证后进入疫苗冷链市场,开展COVID-19疫苗的配送业务。

  3.5加大对疫苗冷链的人员培训

  要充分发挥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和疫苗冷链从业专家的作用,积极开展培训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现有行业内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法规教育,对于新入职员工要进行专项培训,鼓励高校医药专业学生参与疫苗冷链的志愿或实习工作。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实行医药冷链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于疫情期间可以先工作,但一年内必须考取相关从业资格证书。提高行业从业门槛,扩大从医学高校招聘的力度,选拔医学基础知识扎实的应届生。其次,要尽快引进海外医药冷链高端人才,欧美国家疫苗冷链起步较早,对于疫苗冷链的技术和管理较为成熟,可以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技术和管理嫁接[8]。

  4.结语

  COVID-19疫苗的出现催生了巨大疫苗冷链物流需求,但是也带来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优化整个疫苗冷链供应链的结构、设备、技术和人员,利用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社会化物流企业,将为传统的疫苗冷链带来新的发展动力。C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唐燕,朱海燕,罗齐.VMI在疫苗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2008(06):14-17.

  [2] 席悦.疫苗冷链运输应严格立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16):27-29.

  [3] 刘志先,梁家海,赵荣阳.基于RFID技术的疫苗冷链物流监管系统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04):114-116+188.

  [4] 刘凤玲. 我国疫苗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硕士论文]

  [5] 彭本红,武柏宇,周叶.冷链物流断链风险的熵权可拓评价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1):110-119.

  [6] 李晓钰,姜道奎.我国医药仓储物流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J].物流科技,2018,41(09):132-135.

  [7] 王思静.区块链技术在医药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设计[J].价值工程,2019,v.38;NO.517,82-84.

  [8] 章泓. 中国疫苗生产企业冷链物流模式及建议[J]. 社科纵横, 2018, 033(012):66-69.


【编辑:editor】
上一篇:大数据背景下国网供应链运营中心建设研究
下一篇:新零售背景下的即时物流发展研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