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评价研究
文/薛金礼 邵贝贝 陈盟  2021年第5期第129页  2021-04-20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是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要。本文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模型,利用2019年相关统计数据对河南省18地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平均值为0.713,城乡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城乡生态和社会融合发展较为均衡,而经济、空间和文化融合地域发展差异较大;河南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明显。

  关键词:城乡融合;熵值法;灰色综合评价法;发展评价

  1.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对城乡融合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从体制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的已有研究看,迄今已有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全国层面的发展水平评价[1],也有区域层面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如长江三角洲[2]、中原经济区[3]、淮海经济区[4]和西北地区[5]。从已有文献看,已有研究缺乏以河南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推进乡村振兴要对河南城乡融合发展有充分准确的把握,这对科学推进河南乡村振兴引领中原更加出彩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研究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发展水平,进而提出推动河南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

  2.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关系发展要经历从城乡对立到城乡融合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乡对立终将消除,实现兼具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优点的城乡融合发展,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城市的积极带动作用,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我国的城乡关系也经历着从城乡对立到城乡融合的发展过程,城乡关系严重失调,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2002年以来我国相继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进城,是对我国城乡关系认识的深化,是直面我国城乡关系主要问题的科学解答。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思想,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是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为目标,把城乡作为平等的发展主体,实现资源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城乡各自的功能优势,实现城乡功能互补互促,摈弃城市导向的城乡发展政策,最终实现城乡共同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3.河南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评价

  3.1 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

  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指标选取原则,借鉴已有研究文献相关指标体系并结合河南城乡融合发展实践,依据城乡融合发展内涵和指标设计原则,构建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中间层和指标层[6]。目标层从整体上反映河南省各市的城乡发展融合度;根据城乡融合发展内涵与主要影响因素,从经济、社会、生态、空间、文化五个方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体系的中间层;指标层由21个具体指标组成,体现了中间层的主要内容,具体指标内容见表1。

  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最新官方统计年鉴,包括《河南统计年鉴201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9》和河南省各市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等。

  3.2 评价模型构建

  (1)指标确权。为明确各项指标对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在含有m个评价对象、n个指标的评价体系中,收集数据,形成m×n的原始数据矩阵Y,Y=(Yij)m×n;消除量纲,采用极值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y'ij=■ ①

  对于逆向指标:y'ij=■ ②

  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评价对象指标值的比重:Pij=■。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k■mi=1Pijln(Pij),式中,k与评价对象个数有关k=1/ln(m),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系数fj=1-ej,则第j项指标的客观权重为:wj=fj/■nifj。

  (2)灰色综合评价法。本文借鉴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测度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该方法通过比较各市城乡融合发展状况与最优发展之间的关联度,能够对河南省各市城乡融合发展进行比较排序[7]。具体应用步骤如下:首先,选取原始数据中每个指标的最优值,形成最优指标集合(D*)。当指标为正指标(效益型数据)时,取该指标值中的最大值;当指标为逆指标(成本型数据),取最小值。确定好最优指标后构造原始数据矩阵X:

  D*=[d1*,d2*,d3*,…,dn*] ③

  X=d1* d2* … dn*x1 x2 … xin… … … …xm1 xm1 … xm3 ④

  其次,消除指标量纲。由于不同指标的量纲不同,无法直接进行计算比较,故首先对原始矩阵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矩阵X':

  X'=x01' x02' …x0n'x11' x12' …x1n'… … … …x'm1 x'm2…x'm3 ⑤

  再次,以最优指标值为参考序列,各评价对象的指标为比较序列,计算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个指标与相对应最优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

  xij=■ ⑥

  式中,ξ∈[0,1]为分辨系数,一般取ξ=0.5,minminx0j-xij为矩阵两级最小差,maxmaxx0j-xij为矩阵两级最大差,由各评价对象的各评价指标与最优值的关联系数构成评价矩阵R:

  R=r11 r22…r1nx1 x2…xin… … … …xm1 xm1… xm3 ⑦

  根据计算的指标权重,确定出权重矩阵W,W=(w1,w2,…,wn),每个指标权重满足非负性和归一化条件,即wj≥0,∑wj=1,(j=1,2,…,n)。得出灰色关联度矩阵S,S=W*RT,其中,各评价对象与最优值的关联程度为Si=W*(rij)T (i=1,2,…,m ;j=1,2,…,n),关联程度越大表明评价对象各指标数据值与最优值序列的相关度越高,据此可对评价对象进行划分排序。

  3.3 权重系数的确定

  收集相关数据,应用熵值法确定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建成区面积比例、私人汽车拥有量、城乡就业率、人均GDP、人均图书数量的熵权大于0.8,

  依次为0.118、0.94、0.91、0.88、0.81,说明上述五个指标数据无序性高,地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社会、生态、空间和文化等中间层指标权重分别为0.302、0.25、0.076、0.244、0.128。

  3.4 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排名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计算得出河南省18市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排名(见表2):

  从各系统的融合发展来看,河南省各市城乡生态和社会的融合度波动小,市域发展协调水平较好;而在空间、经济和文化方面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郑州市的城乡经济和空间融合发展水平遥遥领先,济源市的文化融合度远超其它地市。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平均值为0.713,高于平均值的城市只有郑州、济源、焦作、三门峡、洛阳和鹤壁6市,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整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空间分布来看,河南省中部、北部和西部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普遍优于南部和东南部城市。郑州市城乡融合度综合得分最高,焦作、洛阳、新乡、许昌等市紧随其后;位于河南北部的安阳和鹤壁两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排名也位于前9位。而信阳、南阳、商丘、周口、驻马店等东部和南部城市的城乡融合度排名均在第9位之后。其中,南阳市和驻马店两市的城乡融合度得分较低,低于0.7。

  表1 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表2 2018年河南各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得分及排名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运用熵值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空间、文化五个层面的具体指标进行测算发现,从整体看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平均值仅为0.713,城乡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城乡生态和社会融合发展较为均衡,而经济、空间和文化融合地域发展相对不均;河南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

  4.2 对策建议

  (1)推动均衡协调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从对河南各市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看,河南省城乡融合区域发展差异明显。郑州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在河南省处于领先地位,其经济和空间融合度居河南省首位,城乡社会融合度、生态融合度和文化融合度也位居河南省前列,各省辖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要以中原城市群建设为抓手提高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河南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均衡协调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

  (2)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从河南城乡融合发展评价结果看,河南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水平与总体融合水平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是推动城乡全面融合的关键力量。因此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河南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等产业,推动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三产融合、相互促进的高质量产业发展,促进城乡资金、土地、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在城乡间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3)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和城乡差距,是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以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积极推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打通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壁垒,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C

  (作者单位:薛金礼、邵贝贝,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陈盟,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综合室)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关于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研究”(项目编号: 2018B KS011)

  参考文献

  [1]赵德起, 陈娜.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9,(12):1-28.

  [2]谢守红, 周芳冰, 吴天灵, 等. 长江三角洲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空间格局演化[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3):28-32.

  [3]韩峰, 李二玲. 中原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J]. 经济经纬, 2015,32(02):13-18.

  [4]张新林, 仇方道, 朱传耿. 时空交互视角下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演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8):1867-1880.

  [5]刘融融, 胡佳欣, 王星. 西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106-118.

  [6]唐世芳.产城融合发展的测度及路径优化——以广西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0(08):158-161.

  [7]张于贤,黄鑫,刘瑞环.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中部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评价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2017(21):88-91.


【编辑:editor】
上一篇:“1+X”证书体制下中职学校物流实训室建设新思路
下一篇:关于公路货运市场车辆非法改装问题的思考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