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农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文/岳维霞  2021年第6期第193页  2021-05-21

  摘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从始至终都将三农问题放在攻坚克难的主要位置上,积极采取措施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得以落实的有效策略。从实际情况来看,实现农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的目标还未能落到实处,仍然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只有积极主动地采取转变思想观念、发展农村集体实体经济、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才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带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农民增收;集体经济

  引言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事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尽快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保证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集体经济不成熟、发展驱动力欠缺等一系列问题,集体和农民双增收的目标很难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对实现农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显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的主要问题

  党和政府始终将农村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增收机会,农民确实从中获益不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已经完全成熟,其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1.1农业发展投入不足,制约经济建设

  首先,农业生产的综合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农业生产质量很难得到提升,经济收益率可想而知。往往以过去的农业生产人力劳动为主,从耕作到收割基本都由人工方式完成,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生产效率比较低,农民进行大量劳动也仅仅能够保持家庭收支平衡,很难实现增收目标,这主要就是因为其综合基础设施不到位,无法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等实现大规模、高效益生产。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从根本上提升农业配套建设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而确保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复杂、南北方农业生产条件也各有不同,因此很难以某一种资金投入模式满足所有农村地区经济增收的需求,这给农业发展资金的合理投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其次,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水平比较低,也是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存在的一大问题。现代化农业模式下,过去的人力畜力将会被机械设备所取代,机械播种、机械收割将成为农业生产新主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这必然会导致农业机械化生产陷入困局,不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更不利于农民增收。最后,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规划不合理、各项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十分严重,很多农村时至今日仍然以自然村落为生产基础,没有统一布局和规划,这可能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农业经济建设。

  1.2农村集体经济“空心化”,缺乏经济发展后劲

  在传统生产模式下,农村土地资源及生产资料都由集体进行管理,所有权也属于集体,农民的生产活动、收益分配等都由村集体进行管理和组织,在这样的模式下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十分稳定,但是农民的经济收入情况却不容乐观;而在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农民耕种土地缴纳的提留款和统筹费用等,此时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仍然比较稳定;在农村地区税费改革以后,村集体经济能够提留的限度越来越低,特别是在彻底取消农业税以后,集体经济的收益几乎消失,集体经费都由上级财政统一发放,很多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正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呈现空心化特征,缺乏足够的经济发展后劲,难以在农村经济建设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来看,由于农村管理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导致农村集体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无处获得,只能从村集体资金当中抽出一部分用于雇佣劳动力,使得村集体经济的资金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原本的农村集体土地现在都分配给农户自己经营,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没有可用的土地资源,又难以与农民进行协调,这也会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建设陷入困局。与此同时,一些农村的区位优势比较薄弱、自然环境不利于发展乡村旅游,因此也很难通过发展其他经济模式来获取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显然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如果不能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有效应对和处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将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

  2.1加大农业发展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加强三农问题研究,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当中又以促进农业发展最为关键,根据目前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尽快提升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政府部门务必要着力做好农业建设的支持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各种经济体参与农业投资,以社会资本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第二,要尽可能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让参与投资的经济体能够从中获益,形成优质的良性循环,保证农业发展持久性。最后,要尽快解决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规划不到位的问题,综合应用经济手段和行政管理手段,优化农村地区规划水平,为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发展农村集体实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首先,要保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的能力和水平,农村地区的经取决于村干部的带动能力。但是目前来看,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大批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地区有能力、有技术、有水平的人才就此流失,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无人参选或参选人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集体经济很难迎来新的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必须要调整村干部选拔模式,从根本上强化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工作,提升带头人选拔标准,严格遵守优中选优的原则,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的能力。首先,可以从本村村民当中进行选拔,让那些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才参与到两委班子当中去,经过层层考核确认其工作能力;另外也可以从乡镇政府内选拔能力突出、工作态度扎实的优秀干部参与到两委班子当中去,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其次,要提升农村地区集体经济规划力度,根据现有的集体土地资源制订针对性发展方案,保障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效果,打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后,要结合农村地区发展情况加强招商引资,由村干部牵头与实体经济取得联系,吸引外来资金、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

  2.3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首先,要尽快改变错误思想,理清集体经济和集体经营之间的差异。实际上,集体经济与集体经营不可一概而论,集体经济是概念、集体经营是手段,二者差异非常大。想要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就必须要调整农村经济运行制度,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重构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集体经济形式,引导村民参股,让集体利益、农民利益融为一体,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其次,必须要改变工作中的依赖思想、索要思想,不能将上级帮扶资金作为摇钱树,不能将对口帮扶单位作为资金来源,而是要尽快建立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新思想模式,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根本任务,与村民一道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新目标。

  2.4深化农地产权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

  农村地区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其能够保障农村地区耕地面积稳定、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保障农民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主要思想为,在不违反整体规划、不改变应有用途的基础上,允许农村地区集体建设用地出让和租赁等,最终达到提升农民经济收益的目的。但是从现有法律法规来看,农村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问题并没有相应的法规进行规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从调整法律法规入手,保证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标准化发展。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农户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加入联户经营,从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为其提供有效支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之间进行合作,并对利益分配进行规范化管理,打破固有的农业经营体系,以创新为手段促进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

  2.5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

  想要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就必须要尽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政府部门可从财政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新型农民的培育费用,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在试点建设效果得到确认以后对该模式进行推广,解决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的问题,让农产品的价值得到提升、让职业农民获得更多经营收益。在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务必要以提升其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为基础,着重对有农业生产经验的、具有相关技术资质的农村人员进行培训,结合他们自有能力进行分层培训。另外,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尽快将农村经济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安排专业的电商服务人员深入农村地区进行考察,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组织农民参与电商经营的学习活动,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到最先进的电子商务知识,降低农业产品流通成本,让信息化技术成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经济收益的新型推动力量。

  结语

  提升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建设水平、为农民创造更可观的经济收益,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必经之路,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必然选择。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建设仍然面临着农业发展投入不足、缺乏经济发展后劲等问题,只有尽快深化农地产权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农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的根本目标。C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邹平市明集镇财经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庚,温馨,詹鹏.农村基层干部收入状况及其带动居民增收效果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20(09):12-15.

  [2]李丛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2):199-200.

  [3]缪听雨,张红阳.再集体化: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的逻辑走向[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0(03):45-49.

  [4]李银.浅析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增收的关系[J].中国集体经济,2020(11):8-9.


【编辑:editor】
上一篇:减税降费背景下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防范研究
下一篇:探究信息化时代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