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栏目主持/陈祥森  2017年第03期第28页  2017-02-20

国家发改委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对中国经济具有极大地提振作用。如何使新兴产业产生新型驱动力?本刊编辑部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纵横捭阖,发表看法。

 

新兴产业新型驱动力

专栏小编:春节假期刚过我们又见面了,欢迎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最近看到国家发改委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目录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5大领域8个产业,近4000项细分产品和服务。在当下传统产业无法突破发展破瓶颈之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经济发展新型驱动力。我想,今天我们就以此为话题,谈谈你们的想法吧。

金玉其中:我国传统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许多传统产业都面临库存增加、产能过剩的局面,因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5%;形成5个产值10亿元规模的新支柱产业;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全球新兴产业发展高地。由此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已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些产业的发展将驶入快车道,接下来新一轮投资热将涌入新兴产业。

把酒临风:中央大力倡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带动投资,对此地方政府热情很高,一些地方版的发展规划已经先行出台,已有福建、陕西、广西等多个地方政府出台了新兴产业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例如,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河北发展的大梁。今年河北将着力发展壮大新动能。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产业、生命健康、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特种机器人等7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光电子、卫星导航等14个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2017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已经很清晰了,把握住这个新抓手,就能获取未来竞争的优势。

夜雨观澜:用新技术新业态填补传统制造业的下滑空缺,可以增强我们经济的内生增长机制,使资金、市场等资源配置得更好,也使中国制造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我看,接下来各项政策会出台,金融上也会给予有强力支持,尤其是财政补贴对项目投资方很有吸引力。不过,我也有担心,新能源发电和新源汽车政府给了不少财政补贴,但结果并不如人意。我看到一则报道,质疑新能源发电成为集体骗局,百亿财政补贴打水漂。所以,我们要防微杜渐,先给新兴产业筑好篱笆,谨防资金打了水漂。

专栏小编:这个报道可能大家都看到了。2016年中国并网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之所以暴增八成,与补贴政策调整不无关系。2015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如未能于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网发电的光伏发电项目,将执行新的电价标准。于是2016年上半年,中国出现太阳能光伏设备抢装潮。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6年上半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超过20吉瓦,比上年猛增159.74%。

把酒临风:这个报道我看到了。发展清洁能源本来是件好事,但建设好后的发电设备被闲置,不就是为了获取财政补贴和投资吗?2016年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1.49亿千瓦,同比增长13.2%;风电装机容量占中国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已高达9%。但这只是数字而已,巨资兴建的发电设备并没有转化成真正的发电量,而是被大量闲置。2016年中国风电发电量为2410亿千瓦,仅占全部发电量的4%,全年弃风电量高达497亿千瓦时。甘肃的弃风率高达43%,新疆的弃风率也高达39%。新能源发电已经成为财政和投资者的噩梦,即使这样,新能源发电仍在大跃进。2017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将达到2.1亿千瓦以上,年均新增约16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要达到1.1亿千瓦以上。

夜雨观澜:确实有人想在国家补贴政策上狠赚一把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达550亿元,巨额补贴已经造成财政沉重负担。这些新能源企业除了高管获得巨额薪酬外,并没有为投资者创造盈利,但是耗费纳税人和投资者无数资金兴建起的这些昂贵摆设隐隐透着庞氏骗局的味道。

专栏小编:想在国家补贴政策上狠赚一把的只是发生在新能源发电领域,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故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有财政补贴政策,先要做好防范工作,收紧钱袋子。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我想从物流业角度上讲,大家还是比较关注制造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而且也与“中国制造2025”相契合。对此,三位专家有何考量?

金玉其中:有消息透露,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地,工信部将在2017年修订和完善“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地方差异化发展和重点领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同时深化城市(群)试点示范,推进20到30个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强的城市先行先试;启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卓越提升计划,确定首批“中国制造2025”卓越提升试点示范基地,以上述三项措施形成中央、省、试点城市、产业基地协同推进的网络化发展格局。未来,我国制造业有望形成东部转向高端装备制造、中部产业升级、西部优势产业突破的“新三极”格局。

把酒临风:制造业是我国强国之本,所以“中国制造2025”意义重大。今年,工信部还要出台多项政策继续巩固智能制造发展,将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在流程制造、离散型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遴选90个左右的试点示范项目,制订修订50个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并在石化、钢铁、有色、稀土、装备制造等领域分类分批推进智能制造相关应用。此外,为支持“中国制造2025”战略顺利实施,财政部将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重大装备首台套推广应用支持力度,将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纳入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范围。

夜雨观澜:从国际大环境看,制造业已成为中美两国竞争领域。在奥巴马时代美国政府就鼓励制造业回归,特朗普上台后更是不遗余力,决心格外坚定。特朗普已经与国会领袖讨论了他的税改计划,旨在鼓励企业将工作岗位留在美国,帮助刺激国内经济增长。特朗普不仅将把美国国内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20%,还对海外生产、美国销售的美国产品征收高额“边境税”。

专栏小编:有消息说,美国将进行1986年以来未曾有过的大规模税改。另外,今年以来,美国已三次对中国做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对多种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从中我们可以嗅到中美经贸的硝烟味,看到特朗普“内向型”经济政策走向。

把酒临风:特朗普在竞选阶段提出要对中国实施更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指责中国抢走美国就业岗位等。可以预见,特朗普的极端贸易保护政策、产业回迁等可能会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不仅会动摇二战以来以自由贸易为基石的美国信条,甚至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

金玉其中:特朗普强化制造业发展将给中美经贸关系带来多方面的复杂影响。奥巴马政府上任以来,实施了多项政策恢复国内经济,使美国成为较快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发达国家之一。其中,促进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等试图改变美国产业“空心化”状态的政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强化制造业回流也是特朗普关注的重要经济战略。促进制造业复兴有利于创造国内就业机会、推动美国经济发展,其对中美经贸关系带来的影响也需引起重视。

 

改革创新 做强制造业

专栏小编: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增加就业岗位的事情,更是大国重器。无论发改委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还是工信部的“中国制造2025”,都将促进我国制造业提升品质,成为强国利器。

金玉其中:据媒体披露,2017年我国将实施多项制造业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工程、新材料产业创新工程。其中,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选择20项左右基础零部件、15项左右先进基础材料、10项左右基础工艺,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重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并且能够在未来1到2年内取得突破的共性问题。

夜雨观澜: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我国制造业将进入全面转型升级阶段,将迅速缩小与制造业强国的差距,赶上和超过他们,成为制造业强国。不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从整体上讲,目前我国的制造业还处于中低端水平,很多企业没有核心技术,也不重视核心技术,企业的重心放在营销上,追逐市场,以获取市场占有率为根本目的。获得市场尊重本无可厚非,但你没有核心技术和品质则有了大问题。看当今,市场营销人员漫天飞,可产品真不怎么样。一个不依赖核心技术与品质取胜的企业怎能在市场上长久立足,即便新科技,新技术的产生,同样无法离开品质。否则这样的新技术和新科技不会被人们尊重,最后还是一场空。

把酒临风:制造业能吸引投资,在当前的形势下,中美双边投资逆转趋势增强,我担心美国或成导致中国资本外流的黑手。奥巴马政府鼓励美国企业“选择美国”,同时吸引外资进入美国,投资美国的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也是美国政府确定的“选择美国”十大投资来源地之一。这一政策若能延续,则会进一步增加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不仅如此,最近一两年,中国经济形势前景不明,国内外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疑虑增加,人民币面对较大贬值压力;相比之下,美国经济企稳,美元相对稳定,这都将促进中国对美投资的增加。2015年中国在美投资总额逾1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6年中国在美投资有望翻番。相对来说,美国对华投资则会受到限制,一是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多政策限制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二是中国营商环境对美国企业的吸引力逐渐降低,美企可能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果中美之间的生产性资本流动的逆差趋势进一步扩大,将进一步带动中国的资本外流,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甚至给中国的金融安全带来隐患。

专栏小编:这也就是说,当前虽然我们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形势比以往更严峻了,尤其是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对中国制造冲击很大。

把酒临风:可以说,特朗普复兴制造业将加剧中美产业竞争。过去三十年,中美经济关系的空前大发展是建立在中美产业高度互补的基础之上。但近几年,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经在全球失去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中国的产业升级取得了一些成效,中国正在全球价值链上向高附加值的方向攀登。而美国的制造业复兴和回流,意味着美国将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的争夺,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正在从之前的产业互补性关系转变为竞争性关系。特别是在中国制造业成本相对于美国优势日渐丧失的背景下,美国针对中小企业的减税计划,将对中国制造业构成强大压力。

专栏小编:近些年来,我国高新产业和制造业正在起飞,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要保持这种势头在你们看来需要怎样去做?

金玉其中:其实,只要做好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技术优势,二是成本优势,中国的高铁就做到了这两点。比较起来,我们的成本优势可能会大一些,但也正在消失,这是不可逆的,那么我们现在只能向技术优势方向努力了,这就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实施的目的。

夜雨观澜: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3年的研究报告,当时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2015年,在美国低成本地区生产已经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经济划算。更令人震惊的是,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中国的制造业成本为何变得这么高?浙江慈溪的“江南化纤”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投资办厂算了一本账:土地成本中国是美国的9倍,物流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倍,银行借款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4倍,税费成本咱就不说啦。当然美国也有贵的,厂房建设成本美国是中国的4倍,折旧成本美国是中国的1.7倍。综合以几点来看,随着国内环境成本,人工成本等持续攀升,中国制造成本已经和美国制造成本相当,在一些行业将会超过美国制造成本。“江南化纤”是个案,但国内制造成本的连年大幅攀升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制造“未强先高”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要想方设法降低制造成本,才能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把酒临风:我们还有一种成本叫“制度性交易成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经过大量的对比研究得出结论,交易费用需要较少的是高收入国家,反之则是低收入国家。如果经济运行费用是高昂的,那么整个经济体系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经济绩效。交易费用的范围很广,可以分成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政治型交易费用。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的核心在于,强化契约精神和产权保护等,不断优化市场交易制度成本;通过提升政府运行效率等,不断降低社会运行管理成本;通过减少腐败寻租、关系型交易等,不断降低政治型交易成本。所以说,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必须约束政府那只手。

专栏小编:李克强总理在1月13日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明确表示:今年要在降低收费等非税负担方面让企业有切身感受,抓紧制定实施和逐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金玉其中:企业“降成本”已经到了分秒必争的时候了。去年,企业税负多次挑动着国人敏感的神经,企业家多次呼吁降低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负担更是引发广泛的关注。宏观税负轻重或有争议,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这是企业家和官方的共识。中央层面经过多年努力,已将审批权压缩到400多项,但如果列成一个单子,感觉仍是多如牛毛。这其中很多具体收费,是跟着公权在手的“权力行使”带出来的。行政性收费应该努力往下降,但是企业绝不是靠减费就能做好做强,还得靠改革,靠技术创新。

把酒临风:总理要求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指出了企业“降成本”的关键。制度性交易成本费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化”市场交易成本的能力大小,如企业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是“外部”交易费用的高低。也就是总理所指出的,企业各种名目的“费”太多,制度性交易成本太高,若是超过企业的“内化”能力,企业家也就放弃“交易”,从而导致企业不在增长扩大,甚至失去企业生存的价值。

夜雨观澜:李克强总理在1月13日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为降低企业收费等非税负定了调子,我想,在今年3月份的两会上会落实下来。现在我们国内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国际形势又很严峻,所以必须通过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优化市场型交易成本,并着力控制和减少管理型和政治型交易成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一步加快减轻企业负担。

金玉其中:对于减轻企业负担的改革举措,我看首先要看清正税、非税收入、税外隐形负担、社会环境里的综合成本等所有负担的全部景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制定出措施。有了措施和方向政府部门才好积极应对,做好与降低企业负担之事相关的改革,并通过改革形成高标准、法治化、低负担、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我想,这才是企业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专栏小编: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是因为有成本优势,而现在成本优势在减弱,体制成本在上升,这个成本变化表现在劳动力成本、土地、能源等方面。对于这个体制成本怎么解决?我看还是要进行改革和创新。2017年,要继续改革把体制成本降下来。再说创新,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来打破僵局。创新靠得是人、想法、发明创造,创新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总之,中国不创新、不改革,就不会走出现在的困境。好,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感谢三位专家的参与,也感谢读者分享了专家的观点和看法,我们下期再见。C


【编辑:editor】
上一篇:热点评析:雾霾与税改
下一篇:东风吹放花千树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